约3500字。
望前车之覆 警后事之师
-----2006高考试卷分析及2007复习建议
山东枣庄八中南校语文组 张伟 277000
2006年语文高考已尘埃落定。在2004年的15套试题和2005年16套试题的基础上,2006年全国共有17套高考语文试题竟相亮相,一方面表明了表明了高考制度和教学改革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自主性、公平性、竞争性,调动了全国对高考制度改革关注的积极性,符合钱理群先生的“热爱脚下的土地”的教育理念。
综观今年的17套高考语文试题,有哪些特点,体现了哪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命题有哪些走向,对2007年的语文高考备考复习有什么指导意义,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历年来,评价高考试题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稳中有变”。今年仍可以这样概括今年语文高考试卷。今年的语文试卷,更加注重对语文实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查。命题难度略有增加,一言以蔽之,注重语文素养,关注人文精神,是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最大特色,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导向。
新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宗旨和要求中突出了“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现代化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新的教育理念。高考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检测完成教学大纲的情况,也可以说,高考考试说明是与教学大纲紧密联系的。2006年全国17套高考试题与新教学大纲的课改理念是一致的。我们先看看全国17套试卷的相同点---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试题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如全国II卷第19题“根据示意图,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天津卷24题“为你班方队撰写一段校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