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阳安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11 7:49: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6 总计: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8930字。

  2025届高三上学期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
  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梦在科学世界被视作是一个模糊、有争议、难以探究甚至无法探究的话题。幸运的是,近年来取得的一些技术进步提高了我们研究睡眠的可能性。
  高密度脑电图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脑电图有了明显的改善,科学家能在一顶脑电帽上装配多达256个电极。除了能够达到出色的时间分辨率,该技术还能通过“信源模型”,即利用数学算法计算出产生大脑活动的源头,实现大脑不同区域的电活动的高精度可视化,因此,在任何给定时刻,研究人员都能够通过高密度脑电图了解到大脑皮层的哪些区域正处于活动状态。
  近年来,科学家利用诸如高密度脑电图和颅内记录等技术来近距离观察神经元之后发现,通常用于表征睡眠的慢波并不会在大脑的所有区域同时产生,而是局限于部分区域,而其余区域则观察不到。换句话说,在某些时刻,大脑的部分区域可以被认作是“清醒的”,而与此同时,其他区域却在“睡觉”。梦游就是一个“半睡半醒”状态的极端例子,它发生在深睡阶段,梦游者虽然能够活动,但大脑并不完全清醒。
  人类自身的生理条件也能让睡眠和清醒两种状态混合在一起。比如,当一夜的睡眠即将结束时,大脑的某些区域已经醒了,而其他区域仍表现为睡眠状态才有的慢波。
  同时,科学家招募了一批健康的志愿者参与实验,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梦境,并同意睡在实验室里。研究的第一阶段,志愿者在家睡觉,并被要求记录下每次睡醒前脑海里的最后片段。研究的第二阶段,志愿者在实验室里过夜。到了晚上,志愿者戴上高密度脑电图的专用脑电帽,进入一间没有窗户的隔音房间睡觉。研究人员在另一个房间里,观察计算机屏幕上志愿者大脑活动的波形变化。每隔15至30分钟,一名研究人员就会利用计算机发出声音来唤醒志愿者,并通过对讲机询问他们最近一次做梦的内容。
  在长达五年的实验中,这些科学家重复了近一千次唤醒过程,并记录下了数百条与梦有关的信息。志愿者描述的梦境五花八门,令人惊叹。但有时,志愿者报告他们没有做任何梦,就好像从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中醒来。并且,这种情况不单单发生在深睡阶段,也会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这些观察为我们研究与意识相关的大脑活动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梦可以被视作意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会在我们与外界失去联系时出现。做梦时,大脑可以在不受环境刺激的情况下创造一系列画面。尽管梦境是虚构的,但梦中的经历与我们白天清醒时的经历有诸多相似之处——梦中我们也会看见图像、听见声音,也会思考和感受情绪。在睡眠过程中,有时大脑会陷入无意识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参照意识活动进一步了解大脑是如何在睡眠中运作的。换句话说,我们能够研究与意识相关的大脑神经元。
  (摘编自《我们为什么会做梦》,光明网)
  材料二: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经常在梦中经历危机,包括战斗,被追杀,跳下悬崖溺水等等,其实这是一种模拟行为,芬兰的认知心理学家安蒂认为,在人类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出现类似模拟逃跑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行为遗留。进化心理学观点是,在梦中模拟逃跑是一种人类从未消失的生存本能,做梦的时候好比在夜间,而在夜间逃跑毫无疑问是最安全的逃跑时间,可以认为梦是一种适应进化威胁的过程,在梦境中模拟逃跑有助于我们在现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脑部分区域在睡眠过程中持续保持清醒状态,而其他区域处于睡眠状态。
  B.一夜睡眠行将结束时,自身的生理条件能让睡眠和清醒两种状态混合在一起。
  C.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在梦中模拟逃跑其实是一种人类从未消失的生存本能。
  D.米奇森认为做梦实则为了快速遗忘,遗忘是对梦境随机处理信息的正确执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高密度脑电图技术获得全面突破,对于睡眠与梦的研究就会有跨越式进步。
  B.梦游者在大脑并不清醒的状态下还能够进行活动,是因为梦游发生在深睡阶段。
  C.既然梦中的经历与我们白天的经历酷似,那么人们无法梦到自己未做过的事情。
  D.对睡眠中的大脑意识活动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脑在睡眠中的运作情况。
  3.梦境是回忆整理信息的过程,人在梦境中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下列选项中不能对美国加州理工记忆研究所的这一研究结果进行有效支持的一项是(  )(3分)
  A.深度睡眠期间,大脑中会产生一种速度较慢的生物电波,其生成机制和记忆的产生机制相似,所以能起到整理信息的作用。
  B.门捷列夫日夜思索元素排列规律问题,陷入梦境:看到一张表,元素们纷纷对应格子落入。这便是元素周期表的理念由来。
  C.睡眠充足对人来说很重要,好的睡眠能够让人保持精力充沛,让人的思维更加敏捷,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D.瑞士伯尔尼大学一项梦境学习的研究证实,如果做梦的人在梦中训练投掷硬币,他们醒来就能更准确地把硬币投到杯子中。
  4.材料一阐述睡眠研究的新进展。请梳理其行文脉络。(6分)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奇幻瑰丽的诗句写了一个梦。假定李白的确做了这个梦,
  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解释其梦境。(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云岚居”听雨
  张绍光
  在“云岚居”寓所,我感到特别幽静。窗外是一个花园。有池塘,有树木,有花卉,有亭台,远处还有云雾缭绕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我坐在三楼的阳台上,望着眼前飘过的洁白的水花,听着耳边的风声雨声,沉浸在一种朦朦胧胧的意境之中。
  我想,在当下梅雨季节,雨是最寻常的使者,在你不知不觉中突然光临。有时细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