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5
- 资源简介:
约3160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一、学生需求分析
学生在古诗鉴赏的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读不懂”“赏不了”。针对“读不懂”,我们应强调积累,包括实词、典故、意象、题材等基础知识,以及为了表达、音律的需要而对诗歌语言做变形处理的“诗家语”。针对“赏不了”,我们应教给学生常用的诗歌鉴赏的方法,比如知人论世、想象还原、炼字品读、抓住诗眼等,同时,我们要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古诗歌常用艺术手法的思维导图。
二、教学内容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苏轼的作品,高一时也学习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对于其人其作品并不陌生,但以往学习的作品常常是豪迈奔放的,这首则一改常态,情感细腻深沉,学生能从这首词中看见不一样的苏轼。同时,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白描、对写等艺术手法,老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其妙处。
三、教学目标制定
1、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体会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思念和仕途上深沉的苦痛。
2、通过场景描写,感受梦境的温馨和词人情感的深挚,品味白描手法的艺术魅力。
3、补充与苏轼、王弗相关的人物生平方面的资料,进一步丰满人物的形象,从而更进一步地感受词人细腻深沉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具体描写梦境的语句入手,联系与苏轼、王弗相关的助读资源,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梦中的经典场景。
教学难点:体会上片中最能感动自己的词句,思考它能打动自己的理由,感受词人细腻深沉的情感。
五、教学环境与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希沃白板交互式课件
六、教学理念与方法
品读探究、读写结合
七、教学步骤与过程
(一)新课导入:你心目中的苏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奔放的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洒脱不羁的苏轼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豁达自信的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超逸乐观的苏轼
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然而当一个豪放派词人在面对自己心爱之人时,也会流露出他婉约细腻的一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就是苏轼婉约风格的代表名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