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堂练习1
- 资源简介:
约3740字。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堂练习
基础知识填空:
1.作家作品。
梁思成(1901—1972),广东______人。我国著名_________。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_________,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曾主持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设计。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抱厦(____) ②厢(____)房 ③接榫(____) ④斗拱(____) ⑤柁(____)墩 ⑥穹窿(____) ⑦额枋(____) ⑧蚂蚱(____) ⑨瓦当(____) ⑩油漆(____) ⑪切削(____) ⑫戗(____)兽 ⑬游廊(____) ⑭水榭(____) ⑮轩(____)楼 ⑯空:万人空巷(____) 空头支票(____) 空档(____) 空暇(____) ⑰殷:殷实(____) 殷忧(____) 殷天动地(____) 殷红(____) ⑱曲:曲突徙薪(____) 曲高和寡(____)
3.记字形。
(1)miǎn______怀 沉miǎn______ miǎn______腆
(2)挖jué______ jué______起 jué______强
(3)屋yán______ shàn______养 zhān______仰
(4)màn______地 màn______步 màn______帐 màn______草
练习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遵循 婉惜 浮雕 琉璃
B.遗址 粱架 葱岭 辉煌
C.提炼 回廊 隐藏 厢房
D.防碍 负重 轮廓 纯粹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恢弘建筑此前享有世界第一高楼的美誉,虽然现在位居第二,我想它的魅力还是前所未有的,它可是台北的一个知名的地标啊。
B.整个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举、雄浑严谨,是典型的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典型中国园林式豪宅。
C.尽管我们早已进入世界建筑大国的行列多年,但是,真正堪称上品的建筑摄影却寥若晨星。
D.城市的古建筑隐在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丛中,门可罗雀,无比寂寞。一部分保留下来了;一部分仍被视作“城中村”,面临拆迁的命运。
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_______,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_______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_______起来的。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题材 几乎 建构
B.体裁 纯粹 组织
C.题材 纯粹 组织
D.体裁 几乎 建构
4.下列句子中和画线句子所用修辞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B.一朵朵向日葵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向路边的行人点头致意。
C.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
D.要说渴,真的很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下一条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①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