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练习8
- 资源简介:
约20960字。
9.《复活(节选)》练习
一、作文
1.请综合运用外貌描写,适当结合动作、语言等描写写一段话,描写你身边的人,150字左右。
2.《复活》中,小说开头的聂赫留朵夫更像是一具傀儡,浮奢、空洞的生活已经让这个人毫无灵气可言,而之后觉醒的他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截然不同的新世界”。请写出他眼前的这个全新的世界。要求:运用第一人称,符合情理,不超过180个字。
3.聂赫留朵夫是小说《复活》的男主人公,被认为是“忏悔贵族”的典型。你是否认同这个评价?写一个200—300字的文段。
4.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见面后,接下来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请结合文本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5.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阅好的试卷发了下来。“我”紧张得要命,唯恐自己考砸了。请用3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此刻“我”的心理活动,要求形象真切。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复活(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包括玛丝洛娃在内的那批犯人,走了将近五千俄里路。在到彼尔姆以前,玛丝洛娃一直同刑事犯一起坐火车,乘轮船。到了彼尔姆,聂赫留朵夫才算向有关方面疏通好,把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队伍中。
②在到达彼尔姆以前,玛丝洛娃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感到十分痛苦。肉体上痛苦,是由于拥挤、肮脏以及虱子等小虫的骚扰。精神上痛苦,是由于跟虫子一样讨厌的男人——死乞白赖,纠缠不清,使人不得安宁。
③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队伍后,她的处境各方面都有所改善。且不说政治犯的膳宿比较好,受到的待遇不那么粗暴,玛丝洛娃自从加入政治犯队伍后,不再受男人迫害,日子过得比较太平。不过,这次调动的最大好处是她认识了几个人,这几个人对她起了极好的影响,决定了她的前途。
④玛丝洛娃获准在旅途中跟政治犯同住,但她身体健康,赶路还得跟刑事犯一起。跟她一起步行的还有两名政治犯:一名是谢基尼娜,另一名是流放到雅库茨克省的名叫西蒙松的男犯,他肤色浅黑,头发蓬松,眼睛在前额下凹得很深。谢基尼娜之所以步行,是因为把座位让给一个怀孕的女刑事犯坐了。至于西蒙松步行,那是因为他觉得享受阶级特权①是不合理的。
⑤这是一个阴雨连绵的九月早晨。天忽而落雪,忽而下雨,寒风阵阵。这批犯人总共有四百名男的和近五十名女的,都集合在旅站院子里,其中一部分围着把两天伙食费发给犯人头的押解官,一部分在向放进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玛丝洛娃不仅身体变强壮了,精神也变得开朗积极了,她的身心都开始“复活”。
B.西蒙松在等待出发时还在记笔记,反思人类的认知,可见他是个勤于思考的人。
C.军官的怒斥声、打人的响声,与人群中顿时的安静形成对比,突出押解者的残暴。
D.谢基尼娜一开始嫌恶玛丝洛娃是因为她太平凡,但能和蔼待人反映了其革命者的胸襟。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描写玛丝洛娃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衬托出她被调到政治犯队伍后处境的改善,从而引出玛丝洛娃的改变。
B.第⑤~⑨段属于场面描写,对犯人们买食物、等待出发、受训诫等场景的描写,旨在反映押解犯人时混乱的状态。
C.第⑨段划线句子连用四个短句,语言简洁,写出了流放之路程序的枯燥与一成不变,也反映出押解者的冰冷无情。
D.本文对西蒙松穿着的详细描写,既体现出他的身份、处境,也表现出他不同于玛丝洛娃等人的思想意识。
8.第⑫~⑮段描写了谢基尼娜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9.文中通过玛丝洛娃的所见所闻所感叙述谢基尼娜的所作所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故事背景: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在狱中见面后,决定为她提出上诉,经典狱长同意在办公室里再次与玛丝洛娃见面。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被诬告为纵火犯的明肖夫母子,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但聂赫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