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同步练习2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择性必修下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11 15:01: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580字。

  12.《石钟山记》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类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临,靠近;鼓,鼓动。
  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 扣,敲击;聆,听。
  C.汝识之乎 识,知道。
  D.大石侧立千尺 侧,名词用作状语,在旁边。
  2.下列句子中“微”的意义与例句中的“微”相同的一项是(    )
  例:微不足道
  A.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C.微风鼓浪,水石相搏。《石钟山记》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二、情景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                ,                ”两句描述日出前天边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色。
  (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明确指出“                ,                ”是错误的做法,表现出注重调查研究的务实精神。
  (3)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巧妙地运用叠词,表现春景的美好和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三、非选择类
  4.课内文言文翻译。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到……去
  B.徐而察之        徐:仔细
  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大概
  D.烛而登,其地平坦        烛:用烛光照明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独与迈乘小舟        夫人之相与
  B.且多小诗        且何谓阁子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至今游石钟山者
  D.郦元之所见闻        不知何人所作也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B.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C.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D.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内文言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中“丁丑”是用来纪日的。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B.“吾妻来归”中“归”指古代女子出嫁,“吾妻归宁”中“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秀才”是指科举考试中通过了院试获得的称号。
  D.“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寺僧让小童持斧敲击一二乱石,是为了表明石钟山上的石头音质动听。
  B.苏轼之所以与苏迈乘船至绝壁之下,是想亲自探究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C.到清末,还有很多游览石钟山的人相信苏轼对石钟山得名理由的看法。
  D.彭雪琴曾在冬日进入石钟山下的洞内游赏,但他并不是第一个进洞的人。
  10.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何独兹山为然乎?
  11.请简要分析彭雪琴批驳苏轼对石钟山命名看法的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