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失重(汪力)教学反思.doc
超重失重(汪力)教学课件.ppt
超重失重(汪力)教学设计.doc
共1个课件,1份教案,1份反思。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能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和本质,并且知道超重和失重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但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超重失重问题还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熟练。
2、本节课采取“情景——问题——探究——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视频与趣味性实验的激发中,问题的引领下,求知情绪洋溢在整个课堂。通过自主体验、小组互动总结的学习方式来体现新课程自主学习的新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复习巩固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物理素养。
3、学生自主探究时,有的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要求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可以通过适当提示学生来缩小自主探究的内容范围,将会节约时间,抢占教学主动性,而没有目的的放羊式自主探究则一定成效甚微。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汪力
一、教学设计思路:
《超重与失重》是一节应用牛顿定律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应用课。我深入研读了教材和新课程理念,物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把生活中低层次的原始经验、素材经分析、加工,变为高层次组织活动,去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提升素养和品质。通过教学的生活化,用反思、修正、逐层递进的方式,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层层深入,以实现《新课标》中“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要求。“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是《新课标》的要求。本设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探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重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探究,体验知识形成和获取的过程、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形成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注重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和科学素养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节安排在牛顿运动定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超重和失重。理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具体分析为其一:超重和失重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用到牛顿第二、第三定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定律的内容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其三,超重和失重现象与航天技术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我国前沿科学,意在激发学生情感价值。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超重和失重现象时会受到一些生活现象的影响,容易把生活中说的有些“超重”与物理学上的超重混为一谈,把物理学上的失重误认为是物体“失去重力”;容易把超重、失重现象的运动学特征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与合作能力,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2、通过前面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学生对解决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已有所了解,但对定律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可能将超重、失重现象与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超重、失重只是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而已。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