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牛顿第三定律(课件%2B教学设计%2B详案%2B学案%2B10份素材)
030403.swf
1.jpg
2.jpg
3.JPG
admovie.jpg
Thumbs.db
弹簧秤.JPG
牛顿第三定律.doc
牛三定律.ppt
天宫一号发射全程-320x240.avi
天宫一号发射全程-320x240.mp4
铁达尼号主题曲-我心永恒(萨克斯风).mp3
详案.doc
学案.doc
张雨生-大海.mp3
《牛顿第三定律》
临海回浦中学游海女
一、 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基于“问题式教学”的理念,以“问题”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引入及整个教学中,采用了“体验—激发疑问”策略。通过学生的体验,用有趣的实验和教师的引导来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亲自体验,感性认识相互作用力。在整个学设计上,突出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围绕问题,通过思考、讨论进行学习,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教学中,采用了“情景体验、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猜测,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采用“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每个环节都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和自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突出物理学的特点:“实验”与“思维”的游戏。突出一种学习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二、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修1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它是建立在大量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一个实验定律,反映的是物体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与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来说,牛顿第三定律是对力的概念的明确和深化。教材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讨论分三个阶段层次:
1、通过对实际现象的分析、讨论,定性地说明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2、通过大量事实和实验得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和牛顿第三定律。
3、用牛顿第三定律去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教学中要突出“客观事实”这一基础,让学生在丰富直观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学习。
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物理思维方法和能力正处于形成发展阶段。虽然对本节内容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仅停留在记忆的层面,学生在学习时仍会发生各种错误认识:
1、认为作用力在先,反作用力在后
2、认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两个物体若处于变速状态,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就不同
3、不能正确区分一对相互作用跟一对平衡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不应把对它们的认识只停留在大小和方向的关系上,应该掌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正确判断和更深层的理解。
2、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的深入讨论,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能识别哪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在新的情景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释、解决简单的问题。
3、更深入地认识“力”这一基本概念,进一步提高受力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观察,提出问题、思考、判断、讨论、总结等学习过程
2、学生实验探究,学会思考等学习方法
3、“学会”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规律,再应用于具体事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牛顿第三定律》学案
一、作力的示意图,并写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二、实验探究
1、作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示意图
2、记录实验数据(单位:N)
弹簧秤A的读数
弹簧秤B的读数
实验结论:
三、比较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
问题情景:如图,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并保持静止。
思考:
1、这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它们的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什么物体上?请作出这些力的示意图。
2、证明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写出证明过程中每一步依据。
1、2、证明:
3、反思你的证明过程,请对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作一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