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语文老师有一千种教法——做个有个性的语文老师
作者:wanshuang 时间:2007/4/20 14:44:37 来源:会员改编 人气:1803
总有太多的客观因素阻挠我们去实现这种实践,而且这些客观因素也确实存在。但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到底有没有去思考,有没有去努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确总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思考,有太多的疑惑需要解答。心理上,不断接受素质教育的洗礼;现实中,又重复着应试的题海训练。心理上,努力遵循着教育的理念去教学;现实中,这样的教学成绩却不如要求死记硬背的效果。一方面,我看到实施教革的课堂活跃的气氛;另一方面,回到现实的我,看到的又是语文课的死气沉沉……
其实,语文教学本身注重的是过程,学是过程,教亦是过程。如果我们尽力把这个“过程”凸现,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会是一种享受了。关键是我们怎样才能“凸现”这一过程。我想这就必须充分张扬我们自己的个性,做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语文老师也应该有一千种教法。而如何张扬我们的个性,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深入了解
首先,要了解语文的性质。说语文老师不了解语文,也许过份了一点,但事实却的确是如此。语文到底“姓”什么?从最初的工具说,到现在反响热烈的“人文性”。争论是热烈的,讨论范围是广泛的,但最终的结论却是模糊的。新大纲给语文的定性是:“语文是重要的交具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依然肯定了工具性的存在,只是变成了“重要的交际工具”,承认了语文的工具性,依然将技术主义至上,必将会忽视人的思想自由,人的精神自由。其次,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似乎是肯定了语文的人文性,但是,,数学、物理等其他科目呢,它们是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样,语文还有没有个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门教学科目象语文那样连自己这门学科的性质都争论不清的。所以,了解语文的性质是作为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的基础。
其次,了解所教教材。没有哪一门功课的教师备课象语文教师那样仔细、认真。有时为正一字之音,一字之意,甚至于要翻箱倒柜。但关键是语文老师是否对自己所从事的这门课程的每一段、每一年级、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质量标准都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概念,并且能清楚如何操作就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其他功课如数理化,要这样做完全有可能,因为其教材的编排是严格地按照知识逻辑来排列的,而且前后呈现严密的顺序性、衔接性和递升性。其教学的进度可以一目了然。而语文则不然,其编排不具备逻辑性。小学里讲记叙、议论、说明、抒性、议论、描写,初中里还讲,高中、大学里也讲。因而就牵涉到语文学习目标的问题。其目标往往是模糊的、宽乏的。而且,其他功课所学的内容,往往是教材内容,如数理化、政史地,教材内容即学习内容,而语文则不然,功夫在书外,“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只是以教材内容的教学为跳板,其目的是通过举一返三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教材内容本身不能成为知识点、能力点,语文教学注重的应是教学的过程。
再次,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也许这一点较简单:多读、多写。多读、多写是不错,关键是,现在的高中生有这个时间吗?或者,有这个时间,他们也不会愿意读,愿意写的。
二、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
首先,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常听我们有教师这样讲:“学生不配合。”似乎是一大理由。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具有能动的本能,但并不等于他就有能动的行为表现。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主意识,形成具有强烈能动倾向的人格特征。从而丰富和提高学生主动、能动的层次,掌握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主动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主动选择的空间。
其次,要创造。在创造中创造生命的价值。创造生命的价值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在创造性的教育教学中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一是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受时代、社会对教师职业价值和劳动性质认识的局限,在传统的观念里,教师的职业尊严和欢乐,主要取决于社会公正的外在的承认与给予,取决于结果而不是过程本身。一个好教师,一个受人尊重的教师,其被人传颂的往往不是他的学识、他的人品、他的人格,更多是他们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因而,“红烛” 、“园丁” 、““春蚕”等成了教师的象征。而这恰恰抹杀了最能体现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尊严与欢乐的本质——创造。
作为一名教师,其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他们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精神,有思想。教师的任务不是仅仅传授知识、技能,而是把学生的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激发出来,让他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知识个性。这才是教师工作中最值得歌颂之处。他创造性地工作,培养了具有创造个性的人,他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创造者。
三、教师学生共同创造个性
首先是教师创造性的教。主要表现在教师要善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的灵感。“思维的火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也是最脆弱的花朵。”在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的过程中实施创造教学,教师必须充分体现求异性、新颖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遵循固有的程序和模式,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灵活地采取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感,同时也将自己的创造性寓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在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创造个性,既要教师创造性地教,又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学。从教师学生的特殊关系上来看,这又首先取决于教师创造性的教。教师创造性的教,首先必须善于发现。发现教材中、教学活动中所蕴涵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因素,发现学生身上创造的潜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材的特点,教学环境的变化,巧妙地加于运用,用创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入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更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年轻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用崇高的情怀去观察世界、思考人生,开放在学生心灵花园里的,就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教师以坚毅的品质去面对挫折,屹立在学生精神天地里的,也将是斗寒傲雪的松柏。当教师以友善的态度、充分的尊重去面对每一位学生时,当教师以耐心、公正、坦率、宽容和幽默去影响学生时,教师的个性就必然作用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定型。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以异彩纷呈的个性来安身立命。著名画家吴冠中不久前被香港大学授予博导时说:“重复自己是可耻的!”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语文老师当下很容易重复自己。我们需要吴老警告的那种知耻更新的自觉,努力成为个性化生存发展的示范者与带动者,用自己的个性化创造性的教学影响、带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为此,我们应该把眼光放的更远些,你若永远没有疑问、没有发现、没有改变,即便是兢兢业业,也是简单重复自己,也是耻行。我们应当站在高处定位自己,历练个人的境界,培养自己的风格,彰显个性的风采,提升个人的价值。做不了大树,至少可以努力做一棵挺拔的小树,不至于沦为一芥枯草。同时,我们应该学会科学定位自己的个性,提防误入偏执另类等随性任性恶性的陷阱。尤其要学会经营自己的个性,以海纳百川的心胸,以质疑发现的胆识,以扬长补短的机灵,以大融通大手笔的气度,拜一方之师,取八方之经,像蜜蜂那样,采天下之花,不是替代自我,泯灭个性,而是充实自我,酿造自我的芬芳。人文素养高者,可在教书与育人结合方面形成特长;能说善讲者,可在课堂教学的艺术领域形成优势;长于理论思考者,可在思维训练方面发挥强项;善于组织活动者,可在活动教学方面探寻新路;知识面广者,不妨在跨学科实验方面来点大手笔;信息技术娴熟者,可在学科与网络的结合上开辟新的教学天地。教有了个性体验与经验,自可知道如何培养学生学的个性;叫有了个性魅力,学生学的个性之花自会因有了阳光雨露的哺育而渐生渐丽起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