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辅导:明晰的结构

作者:古田一中 雷贤平  时间:2007/5/10 18:35:2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966
  文章要写好,少不了明晰的结构。如何有一个明晰的结构呢?我们还是先看例文。 
         友谊之歌
  一次无意中,我从书桌中翻出了一本积满灰尘的相册,在第二排,我找到了你,我的同桌,顿时一首歌回荡在耳边,那首《同桌的你》。
  “你是否还会想起,问我借半块橡皮?”
  记得你是个健忘的人,考试经常不带橡皮,老是问我借,害得一次考试后老师找我谈话,说我和你用橡皮打小抄,可怜的我被老师罚站一节课。幸好你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下课后会递上一块口香糖,使我在苦中找到甜蜜。
  “你是否还会想起,猜不出问题的你?”
  记得你的成绩如此优秀,但你是个不折不扣的地理盲。语文课上生龙活虎的你,在地理课上简直成了一只小鸡,蜷缩了起来,连举手的勇气也没有,可老师偏偏喜欢请你发言。哎,也真是难为了同学们的耳朵了——你说英国和美国是邻国,中国和日本海间隔者印度洋,甚至你说全世界只有两大洲,亚洲和非洲……正因为有了你的“胡言乱语”,平时我最喜欢的课,除了体育课,就是地理课了。
  哦,对了。说到体育课,你可真厉害。外表看上去,那么漂亮的女孩子,竟是个体育狂热爱好者,100米短跑12秒搞定,立定跳远超过了所有的男同学,因此有这么多男同学愿意和你踢球。你和我,便成了球场上的两个箭头,弄得对方守门员时时手忙脚乱。记得吗?上次我们踢了(2)班一个6比0,你还大为不爽呢!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你有着一头乌黑、漂亮的长发,但你却不去整理,也许这与你的性格有关吧,但你不至于让我这样一个堂堂男子汉为你梳头时,幸好还很早没有人看到,不然,又要到办公室报到了。
  毕业典礼那天,你哭了。因为你要远行去日本念书。我们最后一次坐在一起了,毕竟5年了。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当时气氛真的好奇怪,我强忍着内心的不舍,终于道出了一句缓和气氛的话:“这下你终于知道中国和日本之间是什么海了吧?”你笑了,笑得多么灿烂啊!
  同桌,你现在到底怎样了?我好想知道,你的体育成绩仍那么优秀吗?你的地理成绩有所长进吗?我现在真想把《同桌的你》这首歌唱给你听,回味那难忘的小学时光。

  这篇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同桌的你》这首歌为主线,贯穿钱文。开篇写到《同桌的你》,结尾写到《同桌的你》,中间以“你是否还会想起,问我借半块橡皮?”“你是否还会想起,猜不出问题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这三句作为三个独立的段落引出下文,于是给人的印象是全文条理清楚,行云流水一般地顺畅。
  文章结构明晰总的原则是:
  1、应该有一条看不见的红线贯穿全文,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全文的“神”。为了让这个“神”得以体现,我们就可以加上几个独立的段落。也就是说这些独立的段落不是随意起草的,而是经过一定的思考之后精心拟定的。表面上独立的段落是独立,而实际上全文的“神”把它们有机的贯穿起来。用一句形象的说法就象一条河流流过几个村庄,河流因村庄而美丽;村庄也因河流而有生机。两者为互补关系。
  2、独立的段落应该能领起下文的内容,返回来说内容应该是围绕独立的段落展开的;所以拟定独立的段落之后还得考虑下文是不是有内容可写;如果拟定的独立的段落,不能领起下文的内容,就是再好也要舍之不用。
  具体的训练方法是:
  1、借用某一首流行歌曲。
  同学们知道很多的流行歌曲,留心一下运用到作文。如上文就是用了《同桌的你》,全文用了三个独立的段落,全文的内容就是围绕这三个独立的段落展开的,加上开篇总说,结尾总结,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2、运用最通俗的语言。
  有一篇叫《靠》的文章,同学拟了这样的三个独立的段落:1、我哭了——。2、我睡着了——。3、我笑了——。全文的内容也就围绕这三个独立的段落展开了,第一部分写“我”考试失败而哭,但靠椅告诉我,战胜失败只有靠自己,第二部分写自己睡着了,梦里说学习要靠自己。第三部分写自己因为靠自己,结果考试成功了,于是“我笑了”,全文的结构也是十分明晰。
  3、用音乐上的名词。
  一篇名为《祖国之歌》文章就是运用了这样的三个独立的段落:1、咏叹调———东方之珠。2、小夜曲———沪浦大桥。3、进行曲———三峡工程。全文就写了东方之珠、沪浦大桥、三峡工程三个内容,全文也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很容易写,也很容易操作。
  4、运用词牌名。
  一篇叫“快乐”的文章。同学就围绕“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运用了三个独立的段落:1、一剪梅。2、沁园春,3、蝶恋花。全文的内容就是先写自己的心情不好,如同严冬腊月里一枝梅,第二部分写的是春来了,看到满园春色,突然明白了很多道理,心情好了,然后是第三部分,写的是蝶恋花,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就如同花与蝶的关系。是很好的一篇文章。
  5、运用文雅的语言。
  一篇名为《生命》的文章,一位同学写的是这个内容“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运用了这样的三个独立的段落:1、走过唐时的风沙,2、见过宋时的流云,3、元时的雨。全文也就写了三位历史上的人物,第一位是王勃,第二是苏轼,第三位写是元代的关汉卿。总结出他们“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6、运用修辞的手法。
  又如拟成这样的三个独立的段落:1、情感如茶,2、情感如风,3、情感如琴。文章就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的,如茶有甜,也稍带苦;如风带来清凉,也带来风沙;如琴,不能弹重了,也不可弹轻了。
  这里只是列举一些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拟出独立的段落之后,等于全文的“纲”已经举起,“目”自然就张,同学们平常能做一些训练,从以上的几个方面多加留心,文章的结构就明晰了。
  当然,这了便于讲解我们运用了一个独立段的概念,不独立成段也是可以,就把这些独立段的内容放到段首就行了。当然也可以由独立段演变为小标题,这不是本节的内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