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清晰好成篇

作者:潮汕学院实验学校 张刚军  时间:2006/5/9 13:16:2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924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是文章的一种整体架构模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将“结构”列于“基础等级”中“表达”一项,但评分说明指出:“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结构”并非考查重点,那么,是否可以认为“结构”是高考作文中可以忽视的一环呢?决非如此。尽管“结构”不是考查重点,然而,作者的行文思路赖结构得以展示,文章的主题赖结构得以凸显,精彩的结构往往能在极短瞬间直接撞击阅卷者的视觉神经,结构是作文获取高分的重要因素。忽视文章结构的错误认识,忽视文章结构训练的错误做法,必然会影响考场作文的质量及其得分。本文力图从结构角度解析高考佳作,分析结构作用,以求对学生更深刻认识文章结构、提高作文水平有所裨益。
  一
  结构是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考生倘能在行文前从宏观架构上把握了文章,就能做到行文时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请看《哀痛者· 幸福者》(2004年陕西省高考满分作文)一文结构:
  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心。
  刘和珍们是“哀痛者”,他们幸福吗?
  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护者;
  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现者;
  用战士的思维方式,用战士的心灵去看待幸福,看待快乐。
  作文话题是“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此文透过鲁迅先生之作找准与话题的结合点,然后于清晰明快的结构之中层层演进,展现了自己对英雄的理解,景仰之情,敬重之心透过文字表象直逼人的灵魂。如若下笔之初没有一种整体结构上的把握,是不能写出如此浑然一体感情充沛的文章的。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我相信,这篇高考佳作的作者对于其文中之路一定早已了然于胸。
  当前作文训练中,不少同学总喜欢匆匆下笔,信马由缰,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文章结构紊乱,胡拼乱凑。这样是很难写好作文的,长期如此更会萌生一种对作文的无法把握感、畏惧感。倘真能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强化结构意识,使思想的表达更为条理化,使全篇之文具化为各个细部,继而达到“目无全牛”之境,则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功莫大焉。
  二
  考场作文的结构不在复杂而在简约,这是由考场作文的时间、篇幅、作文的考查重点、阅卷方式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以议论文为例,其基本模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之相对应的外在结构形式则一般为“总——分——总”,历年高考都有不少基于此种架构的佳作。
  以2004年高考重庆市满分作文《独上高楼》为例:“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考生以此引出李白、苏东坡、辛弃疾三位历史文化名人的片断特写,结尾总结:你们抛开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全文脉络清晰,“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话题得到了突出揭示,而其外在的结构极为简明,三个片断甚至没有斟酌小标题,只以“一、李白,二、苏东坡,三、辛弃疾”应对,然而文章精彩不减。也许,从另一个角度看,简明的结构更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去考虑文章“内容”与“表达”中的那些考查重点。记叙文的结构同样应简明。记叙文的情节随时间推移地点转换而有起因、经过、结果,相应地其结构可分为纵式、横式、纵横交错式。纵式,是按时间顺序或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来安排层次;横式,是按空间变换或材料的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纵横交错式则是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组合于一处。2004年高考陕西省满分作文《昭君行》是一篇比较典型的纵式结构的文章。
  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我还能回来吗?
  长安城中的快乐和歌舞中再也不会有我的身影了。
  薄暮中的宫殿,我竟发现它有些衰败,有些龌龊。
  在那里,辽阔的天地可以任我驰骋,淳朴的民风可以给我慰藉。
  苦难也能变为幸福,全看你怎么想。
  怅惘——依恋——解脱——憧憬,全篇细致地描绘了女主人公于北去马车之上的心理历程。女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化既是文章的内在脉络,也是可以具体把握的极为简明的文章外在架构。简明的结构不仅考场之上易于把握,而且简明本身即是一种美,更为重要的是它能让阅卷者在较短时间内即能判断文章是否有突出的中心。
  三
  结构的简明是否会使文章形式过于单调,这是相当多的同学在作文结构训练之初容易产生的疑问。这种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刘勰《文心雕龙· 通变》说:“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同样的结构是可以产生内容各异的精彩文章的。
  王安忆在谈到其近作时也曾说:“故事的‘壳子’多是大同小异,有些‘壳子’还在一二百年的使用着,却并没有腐蚀光泽。比如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爱,像亚当和夏娃;比如说一个人杀死另一个人的传奇,像奥赛罗。这些模式演绎出多少故事,至今不使人生厌。也就是说,这些‘壳子’容量大,虽然器型简约,可惟是简约,才可纳入丰富多样的内容。”
  纵览2004年各地高考佳作,其中极多结构相同或相似而各具精彩之篇,或许能成王安忆此言恰当的注脚。细心研读这些篇章定能为我们强化文章结构训练进一步明确方向。
  四
  结构简明并不是说结构可以随意敷衍,简明并不与精细相冲突,好的文章结构总应当是完整、严密、连贯的。
  《菊花飘香的时节》是2004年高考重庆市满分作文,试看其结构:
  当……   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让竹林七贤过“邺下放歌”……   的生活吧,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嵇康) 
  菊之傲  就让他永远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然的菊花陪着他。(庄子)
  菊之殇  他投江而死,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项羽)
  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  当……  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全文总分总的论说结构极为简明。文章由菊花飘香的背景画面展开,意境悠远,意味
  深长;再写嵇康、庄子、项羽之如菊品质;结尾“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总束全文。全篇结构不仅完整,而且严密,连贯。“菊花”便如一秀美丝带将文章各部分精心串起,确有丝线串珠之效。陆机所谓“或因枝以振叶”,此文差可拟之。本文精细的结构不仅让阅卷者感知到考生缜密的思路,更让阅卷者领会到一种诗意的淡远之美。这应当也是本文获得满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作文是一个系统工程,亮丽的语言、准确的立意、充实的内容、真挚的感情 …… 都应当是一篇佳作所具备的。但结构是语言的附着点,文章赖此以得显,如果能随文赋形,根据表达需要构筑一个严谨的结构,那么我们的思路就一定会更加明晰,写作起来就一定会更加轻松,有序。鲁迅先生说:“以前那种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  以后要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文章结构训练是写作之路上不可忽略的一环,清晰的结构一定会让你的文章精彩起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