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中严谨的逻辑和典型的结构

作者:刘宏阳  时间:2007/1/12 16:16:2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06
    纵观考场优秀作文,大多思维层次清晰,结构匀称合理,材料与中心紧密结合。下面谈一谈怎样突出文章的逻辑性。 
  1.突出材料与主题的逻辑关系    
  考场作文一定要做到:材料必须为主题服务,材料必须紧扣主题。若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材料堆砌,不能达意;材料相抵,自相矛盾;远离中心,偏离题旨”的毛病。 
  2.突出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篇成功的作文的语言应做到逻辑严谨。是按时间顺序说还是按空间顺序说,都应有一个明确的逻辑。决不能东扯一句,西扯一句,没有主次,没有顺序。此外,一些因果、假设、递进、承接等句式的写作也必须严格按照句式的特点去做,不能相互混用。 
  以上谈了考场作文突出严谨逻辑关系的方法,下面具体谈谈考场作文的典型结构: 
  1.根据高考优秀作文的构思总结出来的一种议论文入门的结构样式,特点如下: 
  全文分为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概括为六个字:点 正 反 深 联 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略写(简洁,醒目,可用4行两段开头) 
  “正”——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  (排比列举,写法:角度—叙例—勾联) 
  “反”——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  (举例的三种形式:实例、概括、假设)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最详 
  (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等)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  (联系青年与改革)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2.①运用题记或尾记(不宜过长,40字以内) 
  不少考生在正文前先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蕴含哲理的话,来一段醒目的题记。或展示主体内容,或提示作品内涵,或阐述写作缘由,让阅卷者从中透视到作品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脉动,激起阅卷者的兴趣。,在文首运用题记,或说明写作缘由,或揭示作品内涵,或提示主体内容等,可让阅卷者从中透视到作品的亮点,激起阅卷者阅读的兴趣。 
  ②运用小标题进行分节叙述抒情(小标题的拟用),要简洁(层进式、并列式、因果式、对照式、承接式等) 
  考场作文,使用简洁醒目的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以便突出重点。既可让文章疏密有致,卷面爽目,又可充分展示考生的人文素养,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3.照应的技巧 
  所谓照应是指作品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它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浑然一体,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题文照应   指标题与正文的照应。行文与标题的照应,能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有力的表现,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   
  ②首尾照应   指作品的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的方法。首尾呼应,瞻前顾后,使文章前后贯通,圆满而深刻。一篇文章在记叙议论完了,结尾时回过头来与开头照应一下,既概括了全文,在结构上又给人以整体感。   
  ③随时照应   指在文章中,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脉络和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行文中多次呼应。它借助行文中的反复照应,强调主题思想,突出中心线索。   
  4.开头和结尾的精彩 
  ①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有的考生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考生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考生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而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只得一笔带过,比例严重失调。议论文要尽早分析说理,扣住材料主旨,击中要害,干脆利落。不理想的开头,易使阅卷者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即使你后面的论证“到位”,也难作出公正、客观的评判。 
  ②结尾: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 
  5.除了审题立意、题材选择要求以外,还有: 
  要把每段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段首写成提摄全段大意的中心句。全文安排6—10段比较合适,每段平均80—100字;开头、结尾需要短段,还得前后照应;还得讲究卷面美观大方,虚实结合,每段结尾最好是在一行的中间左右。卷面力求清楚、工整,字不要写得太大或是太小,每一笔划尽量在格内,工整就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