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活脱脱一场赌博

作者:佚名  时间:2007/5/10 23:56:2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68
  我考国外大学是这样的,我把自己的考试成绩及必要资料分送好几个大学,结果有两家学校来了通知,于是我重点开始了解这两家学校,以便决定最终选择哪一家。但即使如此,我得老实说,我在仅对这两家学校的选择中,仍然存在盲目性。我不可能深入到教学质量、师资分配以及教授风格和特点等实质性层面,作出满足我需要的正确选择的。
  中国大学要求填写志愿的情况怎么会这样呢?考试还没开始就要求考生填写志愿了,对考生而言,这至少缺乏两个必要条件;第一、高考成绩是不是先决性的?既然被大学录取首先要看高考分数,那么高考分数还未确定,填志愿就是件没根据的事情。尽管学生有可能预先估计自己的实力,但这种估计是非常不确定的,在小小年纪“毕其功于一役”的狠博状态下,学生考砸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自身预估的成绩不具有法定效力,法定成绩只能是统考后的真实结果。
  第二、考生对大学的评估能力是否充分?挑选学校及专业,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了解和判断,如果考生包括家长实际上没有多少能力对大学进行评估,那么他们所谓的判断又有多少实际参考价值呢?中国一直不能建立起对学校和教育状况令人信服的评估权威,搞所谓排名也有好多次,结果都归于流产。连专家名人都很难具备这种判断,学生和家长显然更谈不上了。现在填志愿,无非根据大学们的自吹自擂或道听途说。
  填志愿的本质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无非就是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学校挑选学生的权利已经非常优先了,(在中国还特别霸道);那至少得剩些选择留给学生吧,例如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或者追求名牌大学的梦想等。尽管学生填志愿所需资信极其有限,但学校除了尽可能照顾,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外,不可以附加任何歧视性惩罚。把填志愿放在高考之前的制度,就是让学生更容易出错!教育部门还通过报纸,“好心”的提醒学生和家长,填志愿怎么怎么慎重,有考生考到四百八十多分,因为填志愿没填好,结果连本科都录取不了。这不拿学生整个前途开玩笑吗?
  教育大人们不觉得体制出问题,反倒要求考生在完全弱势地位中挣扎。更有填志愿活动中的许多潜规则,什么第一志愿不填本校,一律不录取;什么报考二流学校可以加分,但那里承认不承认就不管了;户籍跟实现高等教育建立起了紧密联系,这对天真的孩子是最搞不明白的歪理,等等、等等。潜规则一多,嘿嘿!强势集团总有办法捞黑钱的啦。文件规定上还管不着嘛!
  寒窗十年,高考的紧张气氛正逼的考生喘不过气来,可这还不够,还得加上个填志愿的“龙门”要跳。家长本来就够烦的了,这下好,我发现填志愿并不是仅仅让学校作为一种和谐的参考,而是一场地地道道的赌博。有头脑的人体会深刻,这志愿可真没法填,各种方案的结果都会吃亏,影响终身,对不起父母或孩子或祖宗。但总得填呀?一闭眼睛,用颤抖的手签上小名,送上去拉倒——听天由命呗!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