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知己是基础,六大要素需掌握
知己就是考生对自己的高考竞争实力,即德、智、体的综合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恰如其分的估价。怎样才算知己呢?需要掌握六大要素。
1、平时学习情况
何谓平时学习情况,也就是平时学习成绩与水平。了解与掌握考生高中以来的学习状况,主要是高三阶段尤其是高三下学期约五次调考、联考、模拟考的情况(各地稍有不同),这对考前估分填报和考后估分填报的考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一般说来,基础扎实、学习用功的学生,他(她)的考试成绩总是处于领先地位;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没有特别的学习心得,考试成绩可能时好时差,处于中游状态且不稳定。一个考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如何,大体上决定了他(她)的高考成绩在什么水平,哪些期望于自己子女的家长及某些期望于自己的考生,
会在高考时有出色的或超常的发挥,大多数都是不客观的不现实的,或者说不太理性的。每位考生都应该保持一份平常心,反而才有可能有出色的或超常的发挥。
这是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对极少数平时的学习成绩特别优异或参加竞赛获奖者来说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他们有的可以被保送至高校,也就是说不用参加高考;还有的可以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获得“通行证”后,至少可比该校其他同学高考总分低20分就可被所报的自主招生高校录取,有的高考总分仅达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就可被所报的自主招生高校录取,优惠可达50分以上;还有的可以获得加分投档的优惠(各地稍有不同,在后面优录政策中详细介绍)。
还需要提及的是,在考后据分填报志愿的15省区的考生中,可能有一些认为反正是志愿考后据分填报,平时学习情况掌握与否也就无关紧要。这其实是一种认识的误区。其一,各地(省、直辖市、自治区)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即高考前估分填报志愿、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高考后据分填报志愿)不一定就不会改变,据200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工作研究会年会发布的消息,“代表们建议志愿填报时间可否考虑考前填报的模式。考前填报志愿,由于考生本次高考成绩的不确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着重于本人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水平等因素,这就弱化了志愿受高考成绩的影响以及唯分数论,也有利于引导素质教育,有利于人才的合理分布。”其二,各省市区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决定公布时间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一旦有所改变,尤其是由高考后据分填报志愿向高考前估分填报志愿改变,这种措手不及,对于不掌握平时学习情况的考生及家长的打击将是非常沉重的;其三,掌握平时学习情况是考生及家长的一个良好习惯,其主要作用在于,实现考生、学校老师及家长三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即考生根据平时学习情况自己推动自己,学校老师及家长掌握考生平时学习情况共同推动考生不断提高与进步;其四,考生掌握平时学习情况在进入高考总复习阶段作用也较大。
2、 高考估分或考分情况
何谓高考估分或考分情况,也就是高考成绩。由于我国的招生录取原则是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而在实际操作上,当考生在德育(思想品德)、体育(身体健康状况)上基本相同时,而这两项又比较容易基本相同(下面将作具体介绍),因此,择优录取,就主要看高考成绩如何,即高考的考分的高低、多少了。于是也就出现了,当高考总分或投档总分(高考总分加政策性照顾分)相同时,需要靠相关科目成绩的高低来作取舍的情况。由此可见,考分在录取中的作用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因此,高考成绩是考生的高考竞争实力中最关键最重要并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环。
2005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这样的: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吉林省共5省市是高考前估分填报志愿;天津市、山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贵卅省、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新疆自治区共11省市区是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宁夏自治区、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福建省、广西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共15省区是高考后据分填报志愿。(其中,分批次填报志愿的,以本科为划分)据分析,2006年也不会有大的变动。
对于高考前估分填报志愿的5省市的考生,主要根据上面所介绍的平时学习情况,即高中三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高三总复习时一模、二模、三模的成绩大体可以给自己的成绩档次定一个位。特别是有些省、市统一进行模拟考试后有个成绩排列,比如北京市各区每次模拟考试后都按本区考生的模拟考试成绩进行排名,考生从而知道自己在本区中的位置,再根据本区教育质量在全市的排行情况,便能推测出自己处在全市(省)中什么水平,进而得出本人智育的竞争实力。
对于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11省市区的考生,正确估计自己的高考分数十分重要,因为它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最主要依据。高考一结束,考生就应及时将自己的解答、得分利用参考答案进行自我评分。如何估算分较为准确?一般认为:首先,拿到答案后先回忆一下自己的答卷充分调动记忆,尽量避免产生误差。同时,对不同科目,采用不同方法估分。语文,抓住标准答案的核心思想,对照自己答案的核心,越靠近则得分越高。作文只要没跑题,参照平日考试的得分,一般不会相差太远。英语,考题基本上是客观题,估分相对容易,按照标准答案一对照就可以出来,难点仅存在于作文部分。平时成绩较好的考生作文扣8分,成绩一般的考生扣10分以上。一般情况下,模拟考与高考的时间、题量、题型都差不多,因此建议考生参照模拟考作文得分估分。如果特别紧张发挥失常,或者超水平发挥,则另外分析估分。数学,严格遵循“按步赋分”的原则,所以考生应该在计算题中准确估算步骤分。计算题中不能仅仅看答案是否正确,有时候虽然答案对了但步骤错了,判卷老师不给分。而有的时候虽然最后答案没有算正确,但是所有步骤都对了,计分会一直到最后正确的步骤,仅仅扣答案那一步的分。理科综合中,物理化学都与数学一样,阅卷更加注重答案是怎样来的,根据是什么。所以,考生应该准确确认自己的答题中,步骤是否与标准答案一样或基本一样,按步骤给分,而不是按答案给分。化学关注细节,化学有个特点,分子式非常复杂难记,也很容易一不小心写错,估分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分子式写错一点都是会扣分的,虽然答案正确。文科因为主观题量较多,因而比较难估。要遵循语文主观题的估分原则,把“踩点”与“踩意”相结合,分析标准答案的核心意思,对比自己的答案,核心意思相同、相近则给多分,不全则给少分,偏离或者没有交集则不给分。
在自我估分基础上,还要估算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力求接近准确。估分失误是填报志愿的“大敌”,为减小失误并加大估分的把握性,可采用定位修正填报法,即以平时成绩为定位,将高考估分加以修正后,再确定一个成绩作为报考的依据。这里需考虑:(1)、平时学习成绩是否稳定;(2)、高考发挥是否正常;(3)、考题难易与自身相关联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报考拟采用以下求上法。即为稳妥起见,报考学校可下一个档次,报考专业却要上一个档次。笔者知道有两个同学都是如此。平时学习成绩在校名列前茅,有报考北大、清华的实力,但99年高考估分,一个估630分,实考分658分;一个估620分,实考分652分。考658分的同学报考了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考652分的报考武大生物基地班。从表面上看学校档次低了,但综合来看并不低,很适中。
对于高考后公布了考生成绩,公开了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再填报志愿的方式有的省区将其称之为看分填报,有的省区将其称之为出分填报,还有的省区将其称之为知分填报,作者认为,准确虽然准确,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于是作者将其称之为“据分填报”,何为
“据分填报”,其一,依据考分及相关资料填报志愿者也,其二,作者希望天下的考生进行高考填报志愿时都有理有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对于高考后据分填报志愿15省区的考生,由于省掉了估分、定位的环节,直接知道自已的考分,并可根据所披露的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就可知道自已在全省(区)中准确的位置。于是,考生本人智育的竞争实力就一目了然。
3、 思想品德情况
思想品德情况,在招生录取中属于德育的考察范围。教育部对此有如下规定:“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考生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鉴定内容应完整、准确地反映在考生报名登记表或省级招办另设的专门附加表中。”由于无具体的量化指标,故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特别优秀,即可以保送的省级优秀学生。“即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 [2000]28号)和《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基[2001]1号)要求评选出的省级优秀生。”(在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基础上,按高中毕业生总数万分之一的比例评选产生的。)经所在中学推荐,招生学校审核同意,可免于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对此,有媒体评论说:评选省级优秀生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是,学生一旦选上,在中考、高考中就能享受加分录取照顾,而且还有可能被保送上大学,所以成为近年来“含金量”最高的评选项目。而“省秀生”的评选,由于无具体的量化指标,包含了太多的主观因素。因为优秀学生干部的评价标准如何确定却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大多数学生干部简单地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只要不出错,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获得一次加分、保送的机会。而且很多学生干部的工作之所以顺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老师的威信。既不体现他们的创造力,也无法考查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更有甚者的是,一些家长为能给孩子加分,千方百计找门路,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学校在评选时暗箱操作的现象也屡屡发生,侵害了其他考生的利益。常常是“省级优秀学生”名单一公布,就有很多人民来信反映问题。因此,在2005年就有江苏省、江西省、湖北省等省取消评比和照顾政策(即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和加分投档的资格),对维护考生的利益, 维
护高考的公平、公正十分有利。以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实行。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