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语文教学中健康心理的培养

作者:来宾市第一中学 黄鹏  时间:2007/5/12 22:09:0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05
  目前,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还是学科的教学,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是最基础的学科,也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学科中有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例如:语文课本中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再创造等都离不开人的心理体验,同一的作品表现的情境对不同的心理品质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不同年龄的心理品质的人对同一意境的理解体验的深度也不同。可见,语文教育教学领域是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广阔空间。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学习语文心理,来促进语文教学呢?
  一、走近学生心灵,营造和谐的情感环境。
  亲近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情感环境,对学生
  学习语文有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坚持教学的民主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保持教师详和的人情味,和学生建立伙伴式的平等关系。心中要有学生,就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光、大方的姿态、温和的语气、饱满的情绪去感化、熏陶学生,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活力。
  二、创设乐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作者的
  行文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汇的过程,只有这三种情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学才会产生最佳的效果。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成绩差异的四分之一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学生的认知活动,并不单纯受他们的思想支配,也受他们的情感活动支配,受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语文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乐学情境、学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认知冲突,加深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1、 了解学生学情,作好开课前的蓄情准备。
  一堂课能否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决定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教
  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教师课前可以通过让学生写周记、日记,询问、谈心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以把有关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比如:教授柳永的词《雨霖铃》,可以在课前播放以该词作为歌词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领略该词的感情基调,为学习该词作好蓄情准备。教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前,可以组织学生看电影《杜十娘》,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为上课提供心理情感线索的准备。上课前作好心理铺垫,上新课,使学生处于“欢迎”的心理状态,上续课,使学生恢复到前一堂课的兴奋状态,这就是为课堂活跃作情感的准备。
  2、 教师注重情感的投入,陶冶学生的情操。
  作为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教”和“导”是创设良好的
  心理氛围的关键因素。要让学生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作为一名教师,自身首先要对祖国文化充满热爱之情。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情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教师必须率先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和意,并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通过想象、联想,加上自己生活经验,丰富作品中的形象,把作者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只有自己对作品真正动心、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展示课堂的魅力,带领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让学生通过老师对作品情感的演绎来体味作者的感情,这样可以使学耳濡目染,深受熏陶,产生共鸣,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3、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创造特殊的学习情境。
  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提供图、声、文结合的新境界,使学生入情入境。例如:教学柳永的词《雨霖铃》,通过制作课件,把配乐朗读和动态画面相结合,以声带情,情从图出,意从境出,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感之中,学生入境快、深、切,感悟离情别恨的酸楚,得到美的享受。正因为这样的情境设置,使学生心灵上得到陶冶,感悟人生情感的真谛,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 展有益的语文活动,为学生开辟渲泄情感的绿色通道。
  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重要途径。语文活动中注意开辟学生情感渲泄的通道,为学生创建说话的平台。如:开展以学生理想前途、人生价值观等为主题的讨论会、辨论会、演讲、主题班会活动等,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倾诉内心的话语,释放郁结于心的烦恼,躁动于表的情绪,保持健康心态。也可以指导学生写日记、写周记来袒露心迹,写真、写实、写自我,把写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以达到心理的平稳。也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机会作为学生渲泄内心的通道,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塑造自我形象。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活动,只要能让学生渲泄,都会对提高语文能力有帮助,对提高心理素质有帮助。
  四、 让学生大胆创新尝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抓住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进行施教。因此,我们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就要不断更新,创造一种多变而有序,新颖而又富有启迪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进行探求知识活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完《药》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结合实际,以“今天,祥林嫂又回到了鲁镇”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像以前和现在的她有什么不同,展示今天的祥林嫂的形象。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写出了很有个性的作文。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对课文主题理解就更深透了。又如谈《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如果她今天成了某个大企业的总经理会怎样?由学生去想象、去发挥、去再造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编课本剧的构思也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等等,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去创新、去创造。教师的教法创新,语文教学一定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心理一定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五、 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快乐。
  在语文学习中,有的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自信心,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促使创造力自我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的成绩和进步,使学生对 自己取得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的快乐和恰如其分的自我欣赏和陶醉,这样他们才能经常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语文教学中,鼓励、肯定学生,也是心理教育的一个过程,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教学内容。
  总之,语文教育教学要注重心理教育的渗透,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有远见卓识,注意观念转变和更新,重视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把整体育人视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切实加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高认识和高情感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完美的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