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作者:李修文 时间:2007/6/11 19:31: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90
母语尤其如此,它其实是一种本能,而且,是一种复杂的本能,犹如我们自打降生就深陷其中的浩大人生,道路交错,模糊难辨,它之所以无可替代,绝非只是因为简单的吐词发音,而是它牵动、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和内心,无论多么纷乱的现实,它都能给予总结,最重要的,是这些总结在极其准确之余,也明确显示出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语言,其实都不可能囊括全部的生活,一个民族的母语之魅力,就在于这种无限丰富的可能性,没有任何人,能妄图像练习计算题一样求得母语的唯一答案。
在“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语境中,暗含着命题者没能说出来的另外一部分,即:学习正确的母语,使用正确的母语。可是,什么样的母语才是正确的母语?我们今天的母语环境果真是狼烟四起吗?无非是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嘴巴,无非是一些未曾出现过的词汇越来越频繁地被人使用,但是,就像汉学家宇文所安先生在谈论屈原诗歌时所说的那样:“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们今天看到的《楚辞》真的就是一字未动的《楚辞》吗?”可以想见,在上下五千年间,多少崭新的词汇伴随崭新的生活一起进入我们的母语,如此才算构成了今日的中国语境。这些破门而入、甚至泥沙俱下的词汇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民族和它的母语强盛的生命力,在这种强大的生长中,任何二元对立的态度都是可笑的。
除此之外,命题者其实是还要强调一个事实,即:学习母语是多么重要,运用母语是多么重要;而我要说的是,这种态度根本无需强调,它是人的本能,倒是暗藏在其后的另外一种命题者的态度是值得注意和警惕的——即使我们的母语不被重视,我们的母语环境越来越遭到破坏,把改变的希望单单只寄托在母语的一己之身,只能说是非常幼稚的一厢情愿。所谓牵一发动全身,母语的问题,其实是我们人之为人所有问题的基本反映,我们的态度出了问题,语言才会出问题;我们的信念出了问题,语言才会出问题;语言是不可能离开我们的体验去独立存活的,即使我们把命题者倡导的“重要性”当药一样喝下去,而不从生活和体验中找到问题和对策,那么,我们就还是停留在那种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定式之中,千百年来,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对一件事物结论性的过度强调,使我们往往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可悲的是,我们还在原地踏步,即使到了今天,考生们依然还在写着“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题的作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