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坐班,断了“学生自治”的路
作者:佚名 时间:2007/6/24 8:22:3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04
“捧着一颗心来”,先天设定了教师之心一定是“好的”,且,无论出于什么借口,也是不该拒绝的。至于逻辑混乱,那简直是一定的。中国人爱用比喻,而世界上所有的比喻,一脱离具体语境,便成了洗发水——人头狗头都可以洗的。就拿“半根草”来说吧,教师的工资算不算“草”?如果不算,那句话本身就是废的。工资以外的东西,连红军都知道不该拿的。谁拿了,便该被法律拿下。如果算,那么,教师怎么过活?喝西北风总不行吧!
就算陶行知有千好万好,叫我看来,活在20世纪的他,把“道德高标”视作教师职业之根本这一点上,与孔夫子及其肖与不肖弟子们的境界,并无二致。教师不是苦行僧,除了完全出于自愿的苦行僧本身,这个社会上,谁都不应该是。另一方面,强调教师的所谓“好心”,暗含着“学生必须接受”的命令——貌似却无比强硬的以道德为名义的律令。这些个律令的最终指向,断然无法成就学生作为“自由自主公民”的前程。说穿了,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奴才必然如雨后春笋,成长得比谁都茁壮。
中国基础学校最注重什么?终端出口处,最注重升学率。这是学校组织及其领导的业绩所在,马虎不得。日常中,最注重纪律,据说,此乃学生“好好学习”分数“天天向上”的最基本保障。如果学生不能“严格遵守纪律”,那还了得!用100年前俄罗斯某中学别里科夫老师的话来说,“这样下去,他们还能干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无非就是倒过来用脑袋走路!”想起这些个话语的时候,不禁钦佩起小说家契诃夫来了。突然感觉到,契诃夫先生绝对是一位对教育颇有心得的先生。显然,无论对人性、自由还是教育的理解,均远远在陶行知先生之上。
中国教育多口号。“为了一切孩子”之下,我们有了重点校重点班建制。“为了孩子的一切”之下,我们有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不过,地球人都知道,这些个豪言壮语的背后,大多,深深镌刻着的,大多仅只“忽悠”二字。“一切为了孩子”之下,是相当一部分教育官员畸形的政绩观。这里面的“一切”,并不包含政府官员,矛头所指,基本上就是教师啦。在长久的“德治文化”背景濡染下,基本上没有那个教师胆敢“冒道德之大不韪”,胆敢公然拒绝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学生。尽管,很多学生并不很领情。
教师日均工作时间普遍超过8小时,这是事实。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得高点儿再高点儿,自觉自愿地“无私奉献”,也是事实。很多基础学校,为了“纪律良好”,在时间安排上,用教师,把学生所有可能的空闲时间全部塞满了。即使寄宿学校的晚自习,都安排了教师坐班——教师轮流坐在讲台上,作为“纪律”的维持会长。据我所知,一些高中学校里面,学生普遍被要求上晚自习。问题是,自习并不姓“自”。自主学习,在中国基础学校,基本上还只是一句口号。很多教育者,只是拿它和课堂教学做点儿区别罢了。学生在下面写作业,教师在讲台上批改作业兼“维持秩序”,这,大概是中国基础学校自习课的惯常格局吧。
从自由、时间、利益成本上来核算,教师,几乎每个人都反对自习课坐班。但是,并没有谁胆敢明目张胆地提出杯葛。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君子耻言利”,教师纵有一千个不高兴,也得打起一千零一份精神,去坐在讲台上,维持晚自习秩序。说得冠冕堂皇一点,可以认为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我可以肯定,一些老师尽管心里不愿意,心里还是认同的,因为,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总是有好处呀!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想,就算把教师利益和自由抛在脑后,这种“坐班制”,真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么?
可以想象的是,晚自习没有教师坐班,让学生上名副其实的“自习”,肯定比“教师在场”要显得乱一些。这种“乱”,让管理者看去,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个“纪律松懈”的结论。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所谓“纪律”是教育工作的最终价值么?思考的答案是否定的。即使一些管理者经常拿来作比的战争,纪律的作用也仅仅是帮助取胜,而已。学生在学校,学习不是一切,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学会社会生活的观念和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所强调的所谓纪律对此而这造成妨碍,我看,即意味着我们的观念需要修正,且应该存在比较大的修正。
杜威先生说的很清晰,“学校即社会,教育即成长。”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的雏形。究竟得靠什么力量,以谁为主体来构建和运作这个“小社会”呢?目前,以“教师坐班”为表征的运作体系,明摆着是以“社会之外”的力量来形成和维系班级的“社会秩序”的。放而大之,一个社会——比如中国——能够靠中国之外的哪些个力量来形成与维系秩序么?显然不能。漫长的专制社会里,皇帝和政府往往充当着一个“社会之上”的角色,呵护和辖制着社会系统的运作。至此,“教师坐班制”的性质,已经昭然若揭。
伟人说过,“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同理,人的错误思想亦然。如果,我们愿意承认“教师坐班”是错误的,那么,让我们来追溯一下其思想、文化及社会根源。看过很多部以吸血鬼为题材的欧美电影,里面,吸血鬼的可怕,不止在于其自身“武功高强”,更在于,被它吸过血的人,立马会成为另一个吸血鬼。中国是一个有着漫长专制历史的国度,在那里,民众被迫接受着一种“自己未曾授权”的统治。久而久之,丧失了对统治的反思和观照能力,当然,也可以说从来未曾拥有过这种能力。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政府不是代表我们的,也不是服务我们的,只是“管着我们的”。虽然说,世界已经进入了“民主政治”时代,但在许多国人——包括教师——心目中,民主还仅只一个漂亮却轻飘的词汇。
一个社会,自然要有秩序。问题是,秩序从何而来?一个简明的答案在于,秩序,只能从社会成员自身的利益而来,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保障而存在。有人会说,教师不去坐在班上,自习还不乱成一锅粥,这不是有悖于学生利益么?说的对,让我们再想下去。班上成了那样,应该不符合最广大同学的利益,这样,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穷则思变”。这种要求建立秩序的力量,正好是一个社会健康运作的最强大的原动力所在。我想,教师以及学校组织的作用,就在于给予学生发现自己“利益所在”的机遇,并提供他们实现和保障自个儿利益的必要帮助。
乱了,他们会急。好吧,召开同学大会,大家一起来商议解决。这个商议的过程,用现代政体术语来解释,就是“共和”这个概念,就是“民主”这个概念。让各类同学——想乱的和不想乱的——都来发言,都在一个公共平台上摊开自己的想法,大家辩论,辩论完了之后,大家投票。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自然会形成一个能够代表班级根本利益的“主流意见”。这个主流意见以及附于其后的“可行性方案”,就是这个班级关于晚自习纪律的班级法律。注意,同样作为具有约束力的“准法规”,这次形成和运作的路径和渠道,与“教师坐班”的弹压,完全不同。我想,“班级社会”的形成,大致如此把。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更接近于民主社会合格公民的标准。
文章评论
共有 3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