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
作者:不详 时间:2007/8/26 22:16:3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378
1、 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单纯词。如,“澎湃”
2、 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单纯词。如,“窈窕”
3、 叠声,两个读音相同的单纯词。如,“寻寻觅觅”
注:单纯词,即两个字单独没有意思,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意思的词。
二、 修辞手法
1、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 烘托:⑴以人衬人(侧面烘托):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⑵以物衬物(以动衬静):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⑶以景衬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3、 用典:⑴援引史实: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⑵化用前人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4、 双关:⑴谐音双关: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⑵一语双关: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5、 通感:运用新颖别致的比喻,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陌生的事物,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6、 象征:如,“红豆生南国”。
7、 对比:如,“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 设问: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9、 夸张: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
10、 拟人: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1、 反复:如,“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2、 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三、 表现手法
1、 留白:⑴省略对整个故事过程的交代,集中全力描绘最富有联想性、集中了各种矛盾的具体情节。如,《十五从军征》省略了主人公从军的过程,集中叙述了他归乡后家中的荒凉景象。⑵摘取几个画面,合在一起共同表现一个丰富的内涵。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雨骤》⑶两个主人公的遭遇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即“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如,《琵琶行》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省略贬谪以前的事,详叙如今的境况。
2、 白描:使用简练的笔墨勾勒景物的大致轮廓。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设悬:在议论、抒情时,迟迟不说破,反复渲染,设置悬念,最后才揭开谜底。如,柳永《蝶恋花》。
4、 落笔对方: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⑴把写自己与写对方结合起来,相互映衬。如,柳永《八声甘州》。⑵通篇纯从想象对方展开艺术构思。如,杜甫《月夜》。
5、 移情别恋: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如,刘皂《渡桑干》。
6、 反弹琵琶: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如,韦庄《菩萨蛮》。
7、 无理而妙:在看似违背常理的描写中,深刻地表现各种复杂的感情。如,“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8、 众星拱月:以压低众人(其他人)来突出一个人。如,“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9、 以少总多:用精练的文笔概括景物所共有必有的特征,触发读者的联想。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0、 以乐写哀:以和谐优美的景物来表现人物的忧思愁绪。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1、 抑扬结合:⑴欲扬先抑,如韩愈《春雪》。⑵欲抑先扬,如李商隐《贾生》。
12、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和虚实相间。如,李商隐《夜雨寄北》、李煜《浪涛沙•窗外雨潺潺》。
13、 托物言志:既不停留在物上,又要切合咏物。如,汉乐府《怨歌行》。
14、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景于情和情景相生。如,杜甫《旅夜抒怀》。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