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如何用好课堂评价
作者:佚名 时间:2007/10/28 19:42:5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328
如果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它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相反的,如果课堂评价不当,有可能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会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下面就以两例语文教学课堂评价失误来谈一谈如何用好课堂评价。
例一,一次语文公开教学中,教学内容是《窦娥冤》课文分析。讲到窦娥临刑前发了三桩誓愿:"雪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接着让学生思考问题:这三桩誓愿实现的可能性大不大,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体现窦娥的什么精神?有一位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体现了窦娥死得不甘心,想报复,亢旱三年,不只老百姓连贵族官宦也要饿死……"这个回答出乎教师预料之外,没等学生讲完,教师就示意坐下:"胡扯蛋",这个学生神情非常沮丧,显然这是一个极端失误的课堂评语。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思想仍未成熟,思维活跃,也较单纯,在这时候,教师应耐心地引导开启,把学生的思想诱导到文艺创作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这是为窦娥的遭遇鸣冤叫屈,也是对罪恶的封建制度的控诉。在教学中应允许学生畅所欲言,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与众不同的思路,给学生一个充分表达的锻炼机会,若错了,再慢慢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观点,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化腐朽为神奇"最佳契机
例二,在另外一次语言观摩课中,教学内容是《天山景物记》的第二课时,课堂活动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出泰山云海的特点是什么,教参上是写"幻"字,学生虽然踊跃回答,却都是一些近义词和同义词,没有答出标准答案,应该说,这在语文课堂上属于正常现象,这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出现了失误,凡没答出"幻"字的均予以否定,学生都有些茫茫然,不再开口,教师只好不已把"幻"字写在黑板上了事,抛开语文答案的多样性模糊性不论,单以评价学生方面讲,这种简单的否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在学生答出许多同义词和近义词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他们,可把答案近似的词语都写在黑板上而后借题发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分析比较词语,让学生充分思考判断,这样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收获,都应视其表现予以相应的恰当的评价。
根据以上实践例子表明,恰当把运用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切的激励性
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评价以激励为主,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如某个学生题做得正确甚至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答得精彩,有见地",一种是"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生转向优等生。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这好比一颗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它就还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是能否用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呵护它。
二.诚挚的情感性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感情上的满足,所以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他的优点。教师要善于"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兴趣和动力,教师决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词当做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
三.精当的指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课堂评价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请再读下一段?"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一分为二具有辩证性,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四.强烈的启迪性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如何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妥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如一位学生作文中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教师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问"为什么",学生回答:"透明嘛,用这个比喻写出了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瑕"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这位老师没有忙于作评价,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和可贵。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就必须加强教学评价艺术的修养,使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科学的法官"、"思索的哲人"和"爱的化身"。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