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话题写作指导

作者:湖北省松滋市第四中学 周志军  时间:2007/11/24 20:50:2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427
  【题目设计】
  攀登是一种姿态,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攀登的对象可以是实际的事物,也可以是无形的思想……请以“攀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攀登是一种向上的姿态,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攀登意味着体力的付出,更意味着意志的坚持;攀登是一种智力的拼搏,也是一种情感的挣扎;攀登意味着位置的变化,更意味着境界的开拓;……攀登是克服外部的困难,攀登是战胜内在的自我。环顾身边的社会,攀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大至国家、民族,小至单位、个人,无不在攀登中表现“自我”,决一胜负。
  攀登,追求最完美的征服。“攀登山峰本身就是人类对大自然征服的过程。我们用自己的脚印征服着山峦中最瑰丽的景色,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征服自然对人类最极限的考验。”埃德蒙.希拉里,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登山家,在征服了人类最高峰时他在日记中留下了这句话。它告诉了我们攀登的全部含义——攀登的终极在于对完美的征服。人类之所以与动物不同,就在于人类具有永不休止的追求。人生是一座山,目标就是绝寒山顶绽放的雪莲。人生的过程,是一个攀登的过程,毅力就是攀登的索绳,无论山有多高,崖有多险,屏气凝神,瞄准每个攀登的点,一登一攀,看似简单的动作被重复,千遍万遍。躯体不再属于自己,伸手可及的白云蓝天,诱惑着我们虔诚地朝拜、登攀。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不停地追求向上攀登,总是想追求更美丽、更光明的东西。做人,就是要做一个为更高的目标而不断探索、不断奋斗的人。做企业,就是要做一个为完美和卓越而不懈追求的企业。如果一个民族总是有强烈的攀登的渴望和行为,并在攀登中征服一座座高山,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一个非凡的民族,就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巨人。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生百态,有攀登者,也有不攀登者。攀登者勇于向上、超越,不攀登者乐于平静、求实。攀登者诚然可贵,不攀登者也应尊重,进与退都是人生境界。
  【佳作示例】
  与心等高
  三(11)班 杨齐龙
  当一位登山者到达离山顶只有几十米而停下来时。有人惊讶他为什么不再向上攀登。他的回答是“我已攀到了我心中的高度”。我佩服的勇气,更钦佩他的智慧:许多攀登并不一定要达到最高点,只要到了自己心中的高度就足矣。
  很多人有凌绝顶之志,一览众山小之豪情。这种山高人为峰的境界固然美妙,可我们面对往往的是山外山、人外人的境遇。因此我们应当明白,并不是每条河流都在汇入大海,但它可以浇灌农田;并不是每朵花都可在温室中培养,但它可以装点山野;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站在绝顶,但只要他在尽力攀登。
  我们每个人都应丈量一个攀登的高度,与心等高,让心中的高度来推引着你,为心里的戈壁去栽满鲜花,为精神的荒野植种绿林,为人生的画纸填满斑斓。
  当舒伯特放弃他的第三乐章成就了“不完整”的美时,我们也许应该领悟到这其中的道理:一、二乐章已经达到了心中的高度,何须再向“攀登”着第三、第四乐章呢?更何况尽了全部心智写的第三乐章破坏了前两章的和谐和整体感呢?舒伯特最终放弃了第三乐章的构想,选择了以不完整的形式使作品传世,却赢得了空前的赞誉。 
  舒伯特是明智的,与心等高让他成就了自我。生活中的有些小事又何尝不是呢 ?
  在《开心辞典》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当主持人王小丫问一已顺利通过两关的人是否选择继续时,他选择了“否”,全场哗然。要知道,在王小丫的提问下,回答出“否”这个字是需要勇气的。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其实生活中有些事实并不一定要达到最高,我已经到达了我心中的高度,所以我选择放弃”场下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生活留给我们的永远都是遗憾与思考,当你听了那位男子说的话是否顿然领悟到了这其中的奥秘呢 ?与心等高是他最完美的回答。我们应学习的不仅是他的勇气,更应当学习他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当我们为人生而攀登,从小沉浸在“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话语中时,是否觉得 累呢?我们都想远离平庸,出人头地,为了梦想中的人生高度,我们流血流汗地追求,拼死拼活地攀登。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并不是所有的攀登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何不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笑对那高不可攀的山顶,把目标定格在半同腰呢?在与心等高的攀登中,我们一样可以欣赏到绚丽多姿的风景,一样可收获圆满的人生。
  生活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成为球王、明星、富翁、科学家……所以我们应用心中的高度来衡量自己,为自己定位,用智慧、勇气去攀登自己的高度,在天地之间尽情驰骋。这样才能与心等高,与世界等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