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建议
作者:胡健 时间:2007/12/23 18:50:4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722
从高三学生咨询的实际情况中发现,我校高三学生最困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学业问题
学业问题是高三来访者中被咨询得最多的问题。多数学生述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没有动力;有时想认真学习但缺乏恒心等。中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走神儿”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注意紧张状态”理论提出学习单元时间概念。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学习单元时间可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最佳学习单元时间约为25分钟,通俗地讲,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即是一个注意紧张状态,学习者应避免在一个既定学习单元时间内分心。
可以尝试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制法:第一步,当出现某种消极情绪时,学习者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第二步,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交替学习,不要在长时间内专注于某一科;劳逸结合,在课间适当的休息,放松自己。第三步,尽快着手已定的复习计划,按计划学习,直到完成。此外可以试用一下“根特集中注意训练法”。根特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在读书前或考虑问题时,透过窗户凝视远方的屋顶上的风向标箭头,对学习和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读书前或思考问题时,可以借鉴这种方法,选择固定的一点,一边凝视一边思索,无形之中注意力就会集中成一点,长期坚持下去定会收到效果。
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内部动机是一种比较稳定、持久的动机,所以在激发学习动机时,应当特别注意内部动机的作用,尽可能使内部动机在动机体系中占主体地位。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校部分高三学生由于在某一学科上基础较差,取得的成绩不理想,有放弃学习的冲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要尽可能的关注这些学生,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通过积极的反馈和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不少高三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烦乱、徘徊甚至停滞等现象,从而导致心绪不宁,这多半是缺乏热情和毅力。学生进入高三,整天埋首书山,葬身题海,学得昏昏沉沉,昏天黑地,抬头只看黑板,俯首尽是笔记,怎一个“累”字了得。其实高三最需要热情,需要对学习、对未来充满热情,像球迷对球赛、作家对文学、fans对偶像、网虫对Internet一样。如果我们对心中那座景色迷人的大学校园想追星族一样热情,对知识像偶像一样的钟爱,哪还会有烦躁和不快?另一种排遣学习不适的品质就是毅力。缺乏毅力的人容易被失败和挫折打倒,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孜孜不倦地执着于学业的人根本无暇让烦恼、担忧和不安光顾。他们从一道题到另一道题,从这门功课到那门功课,不怕失败、不会灰心、也不会满足,他们一步步地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
二、 自信心问题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基础差而丧失信心。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道:“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
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1. 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求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十分理想,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跟班上成绩拔尖的同学比。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许是没有复习好,也许是心理紧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也许老师出题太难。
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和成就,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3. 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造成的。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正确的态度是赶快找出原因,改变方法,调整计划,补缺补漏,再接再厉,争取高考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两军相战勇者胜,“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没有理由轻视自己。
4.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兵膑脚才修以“兵法”,他们那么有所作为,为什么我不行呢?可能我没有流传百世的文化精品,但起码我也应该克服目前的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也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三、 心理压力问题
高三阶段,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有些同学觉得自己与同学相距甚远,在高三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很难赶上来。有些同学看到自己第一次月考的成绩排名不理想,按照学校既往的升学率推测出自己上大学没希望。另外我校部分班级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学生的月考成绩把学生分层,被纳入考重本危险人物或考本科危险人物的学生觉得心理特别紧张,压力非常大。对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学生自己也必须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心情;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考生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
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其次,我们要做到静、闲、思。有了压力就要学会调适。静就是心静,紧张的学习、考试过后,让心情平静下来,给大脑一个休息和充氧的时间。闲就是悠闲,高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并非花的时间越多效果就越好。有些同学早起晚睡、不休息、不运动,看起来抓得很紧,其实是打疲劳战,到最后弄得头昏脑胀。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繁忙的课业之后在学校的小径漫步,在池边花间徐行,呼吸新鲜空气,听听轻松的音乐,这是一种最好的调节。思就是想象与联想,学习间隙想一想愉快的事,记一记美丽的景,可使人心胸开阔,神清气爽。
再次,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同时也希望学校的老师能从高三学生的感受出发,适当的改变一些对月考成绩的看法和做法,减轻高三学子的压力。
四、人际沟通问题
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有些学生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任,自认为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要消除这种心理首先要培养自信心,然后要学会自我安慰,最后及时进行沟通,解除疑惑。当然,最好还要有一些沟通技巧,它会进一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高考在即,时间紧迫,谁学会调适,谁就会谁就会拥有良好的心情和最佳竞技状态,从而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希望以上一些建议能给紧张复习的高三学生提供些许帮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