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丰平:为全校营造一个读书的场
作者: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校长:赵丰平 时间:2008/1/4 18:39:40 来源:中国教育报转载 人气:496
“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这是我和我的同事们一直在追求的境界。回顾我强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一年来所走过的路程,我的心里是温暖的。
“园丁读书锻造工程”,就是要通过给老师们免费发放必读书和每年召开两次读书会铸造“丰碑式”教师。截至今天,我们已经集体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赏识你的孩子》、《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杜朗口旋风》、《自动自发的工作》、《谁动了我的奶酪》等近30本书。每一本书读后,我们都要让20多个老师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我也在读书会上开辟“校长读书论坛”,把我的读书感悟与老师共同分享。读书使老师境界高远、视野开阔、心态阳光、思维理性,学校文化底蕴越来越丰厚。同时,我们还开展“一个名师就是一本名著”计划,积极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截至今天,先后有何东平、刘振兴、王次昭、臧乐源、刘相录、陶继新、苏静等专家、学者逾百人来校讲学。
“阅读进课堂”就是要为变“课外阅读”为“课内阅读”,将阅读确立为课程,为阅读正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力排众议,规定:初一、初二、初三每周10节阅读课,高一、高二每周6节阅读课,高三每周4节阅读课,让学生读得扬眉吐气、自由自在。金子一样宝贵的时光应该用来阅读金子一样的图书。为了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近大师,我们设置阅读课程标准,编选优秀图书必读书目,圈定“研读书目”、“精读书目”、“泛读书目”,规定初中学生每年完成40本名著的读书任务,高中每年读书30本。“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的人交流”,我们的孩子们“胸藏万卷凭吞吐”,与古今名著对话,与中外哲人交流,精神与生命一起茁壮成长。
“活动促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及时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阅读的海洋中去,文学社、诗社、“西学会”、“红学会”等各种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读书会、故事会、朗诵会、报告会、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作文比赛、名著知识擂台赛、课本剧表演、百家讲坛等活动层出不穷,让每一个学生秀出自己的色彩,让思想与思想交锋,让智慧与智慧碰撞。这些活动给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场,让精神与精神共振,让灵魂与灵魂相拥。另外,我们的书香校园工程不仅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成为老师们的“必修课”。我们要求全体语文老师和学生“师生共读”,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读名著也成了我们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老师们读完之后,也要把自己的读书感悟和孩子们交流、分享,也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在读书问题上,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成了战斗在一条战壕里的“志同道合”的“战友”。
■获奖感言
做一个校长,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的背后聚集的是散发着迷人的书卷气的志同道合者。
460多种报刊,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将外面的世界一下子拉到面前,25万册藏书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浑身浸染了浓浓的书香,科学、民主、文明、温馨、和谐、美丽成为我们“书香校园”涌动着的生生不息的精神。
记得2002年,我在《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的“全民族阅读宣言”读到“我们祈望,每一所中国学校都能开设一门课程,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现在,我所强力推动的书香校园工程就已将阅读纳入学校课程之中,同时,我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我希望我们的书香校园工程能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7600个学生的背后就是7600个家庭,就是7600个火炬!不,是数以万计的火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我们学校,全中国的学校,都联合起来,真正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能捧起一套经典,让每一个中国家庭都能坐拥一壁藏书。
■读书建议
古人读书讲究“三上”:枕上、马上、厕上。我所读的很多书都是在出发的车上读的。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永远都会有时间,所谓没有时间只是不想读书的托辞。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任何时候都是读书之时,任何地方都是读书之地。请拿起书来读吧,不要说我没有时间。
关于“开卷有益”与“半部《论语》治天下”。少年时读书,颇有苏东坡的豪气:发愤识尽天下字,立志读遍人间书;也有钱钟书的大志:横扫清华图书馆!但人到中年,才发现,一个人,即使再重活几次,也不可能读尽天下书。倒是将一本书嚼碎,将一本好书吸收进骨子里,就能影响一生。于是,很欣赏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认为这也是一种读书的很高的境界!现在想来,其实“开卷有益”是塔基,“半部《论语》”是塔尖,没有“万卷书”做底的“半部《论语》”也多半是唬人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