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探讨
作者:五华县五华中学 曾春燕 时间:2008/1/4 22:49:4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93
一、打消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不拘一格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打消写作的 害怕感,让学生知道写作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只不过是把自己与人交流想说的话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而已。其次,要通过一定的写作活动,给学生以成就感。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公开给别人阅读,或诵读给人听,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练习时不宜规定太多的条条框框,对学生的文章不必吹毛求疵,责备求全,在不跑题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发挥,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认真研究每位学生的文章,找出各自的特色,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许,主要方式可以是教师的批语肯定,也可以是举行学生的作文交流、朗诵会。
在为应试而进行的作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高分,教师无法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和爱好,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要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写自己熟悉、喜欢和有新奇感的事情。我尝试先大体圈定范围,然后让学生自拟标题,或者学生分组讨论,集体拟定标题,筛选所掌握材料的做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感悟生活,重视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其中包括一些基础不错的学生叹息:“江郎才尽。”这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任务,有时候不得不闭门造车“制造”文章。明显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显得矫揉造作,表达上苍白无力,字里行间缺乏真挚的情感,没有感染力,让人看起来味如嚼蜡。事实上,几乎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是一部读不完的书,只不过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历缺乏感悟。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不但要训练写作技巧,而且要指导学生搜索材料,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不一定要寻找大事情,有时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一个片断、一件小事就足以写出一篇好文章。
在指导学生作文训练时,不宜定太多的条条框框,要让学生有想象发挥的空间,把最新奇、最有趣的事情自然流畅地叙述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包括对丑恶现象的针砭之情倾泻出来,从而写出感情充沛,文笔流畅的好文章。
“周记”是我让学生表白内心的一种形式。在这些无拘无束的真性情的流露中,我能切切实实感到他们跃动的青春,清纯洁白无暇的心灵。我时时被他们感动,我也会像学生盼望看到我的评语那样,渴望看到他们的周记。沉浸在学生们的世界中,觉得自己也年轻了。我喜欢这种感觉。学生也找到了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投入相当的时间、精力和感情来参与。老师要发自肺腑地分享学生的快乐,毫不保留地为学生指点迷津。作为一个老师,应当把赢得学生的信任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亲师道,方能信其道。有了师生间融洽和谐的感情,老师再命题,就显得有的放矢一些,学生写来也得心应手一些。学生有话可说了,不再害怕写作,作文训练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千锤百炼出文章
唐朝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启示我们,在训练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认真修改文章的能力和积极态度,让学生有“推敲”的精神,具备“推敲”的功夫。教师通过开展对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和态度的评价,让学生知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并从中体验修改文章的乐趣。
组织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是被传统作文教学忽视了的一个环节。实践证明组织学生互评互改活动,可以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加强同学间的了解和合作,在写作技巧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传媒和出版物,使青少年的生活内容更为丰富,思想更为活跃。但是,互联网、媒体和出版物目前还缺乏应有的规范,良莠并存。一些不良网页和出版物将一些故事胡编乱造,历史人物张冠李戴;不规范词语充斥网页,如将“帅哥”写成“帅歌”,把“一往情深”写成“e网情深”;一些电视广告也乱改成语,如某蚊香厂商的广告将“默默无闻”写成“默默无蚊”等。这些不规范的词语已经影响到文章语言的纯洁,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低级趣味的思想情调在字里行间偶有浮现。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吸取积极有益的东西,消除精神污染和语言垃圾,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文章的健康纯洁。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