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翅膀,让我自主飞翔

作者:刘艳楠  时间:2008/2/29 19:01:0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61
  偶然的机会,我接了初三(1)班的语文课。这个班的成绩曾是全年级第一,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而且前任语文老师是阳光般开朗的柳老师,相形之下,不苟言笑的我就显得比较古板。学生能接受并喜欢我吗?当时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紧张得直冒冷汗。
  第一天上课,我使出浑身的招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用播音员似的标准语音、主持人风格的肢体语言,希望博得他们的好感或掌声。可是,孩子们始终默默无语,似乎还沉浸在对柳老师的思念中。一节课下来,我自己筋疲力尽,孩子们也异常地倦怠。望着他们疲惫、疑惑的神情,我愕然。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我悄悄寻找解救的药方。我研究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思想,学于漪老师的新课导入法,看欧阳黛娜老师的上课录像,探索学生的心理和新课程的理念。可是,我的课堂却依然没有活力。面对寥寥无几的发言者,我越发地尴尬,学生的冷漠也令我心中的怒火不断上升。
  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郭佳丽同学,她笑着向我问好,我也勉强回了一份微笑。她惊讶地说:“刘老师,其实你的笑很温暖。”我们打开了话匣,她对我说:“老师,上课时也让我们自己说吧,那样语文课一定会快乐的!”
  我明白了,这些日子里我过分张扬自己,忘记在课堂这个神奇的舞台上,我的职责是做一个好配角。从那以后,我总是带着灿烂的微笑走进教室,学生们也情不自禁地喜形于色。
  原来一上作文课,学生就不断地唉声叹气。在一次《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上,正好学习《青春随想》,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你们也走进了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一定有着许多美丽心愿和美好憧憬,这节作文课你们愿意单独或合作写一篇青春宣言吗?”学生顿时兴奋起来,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颜,马上热火朝天地分组,竞相争当主持人,我也被邀请参赛。
  我被一名学生的演讲所震撼,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现了自己的美丽心愿。他满含激情地娓娓道来:“上帝召开了一次会议,想了解赐给动物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我生活得无忧无虑。’鸵鸟说:‘我用双腿在沙漠中奔跑,翅膀成了我沉重的负担。’企鹅说:‘我把翅膀变成了鳍,使我和鱼一样能够在海洋深处自由来往。’上帝发现现场还坐着一个人,就奇怪地问:‘你没翅膀,来这儿干什么?’人说:‘上帝虽没赐给我翅膀,但我的灵魂可以飞翔,它带我飞翔到任何脚步都不能到达的地方。’上帝感慨地说:‘我没赐给人类翅膀,他们却有了灵魂的飞翔。这是一切飞翔中最崇高的飞翔。’”
  教室里静极了,窗外秋风吹过柳枝的声音,像赞歌般嘹亮,仿佛在为这精彩的演讲伴唱。最后,他充满激情地说:“老师就是上帝,老师若能赐给我们翅膀,我们会飞得更高、更远!”我禁不住为他鼓掌。在热烈的掌声中,我看到每一个学生都向我投来热切的目光,知道他们和我之间建立起了一份默契和信任,我们不约而同地笑了。
  我永远无法忘记这一课,我感谢那位学生以含蓄的方式说出了全班学生的心声:“给我翅膀,让我自主飞翔!”这句真诚的提醒让我走出了那段迷茫,真正掌握了教书的秘诀,也让我找到了育人的航向。 
    满仓感悟:
    教育是什么?语文教育、语文教学是什么?
    这是每一个教师走向讲台时,应该自我询问的“永恒课题”。“学而不思则罔”,同样的道理,“教而不思迷茫”。为什么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学问渊博的教师,面对孩子们的时候,也会出现问题呢?这只能说明: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不能像理科那样仅仅传授知识(理科也不仅仅这样),关键的问题在于要开启孩子们心灵的大门,让他们在语文的天空里自由的翱翔,生动活泼地发展。
我敢断定,本文笔者一定是一名在语文教学方面不断思考的好老师,但是她遇到了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这个永恒课题。读完文章,我想到了自己,回忆起许许多多同样的场面、情景。看来,在语文课堂内外,我们必须警示自己!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