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标准化”的悲哀
作者:不详 时间:2008/3/10 7:35:3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17
追寻“标准化”的祖师爷,当属墨子。他一直追求一人定模式万人齐套用的理想境界,说是这样省心省事,天下太平。只可惜,他老人家及其门徒从来就没有当过家作过主,因此,他的“标准化”主张只能流产。
到了朱明王朝,情况就不一样了。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金口一开,但凡考试,均以朱熹所言为准。一道政令,终使科举“标准化”成了铁板钉钉的法律条文。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曾给国人带来诸多便利。而这考试一旦与“标准化”挂钩,就不容乐观了。
现如今,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不仅要按标准化答案改作业、判考卷,还得将标准化答案的“精髓”灌输给学生。教师上课更是按既定模式,实行标准化操作。因为多年来我们被应试教育所左右,离开所谓标准化的准绳,学生就可能在检验教学成果的考试中败北。
有人曾经观察总结过:日本老师在学生画苹果前会拿一个苹果让学生看个够,然后再让学生去画;美国老师会给学生每人发一个苹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去画;中国老师则规定先画左边半圆,再画右边半圆,且左边涂红,右边摸绿。结果,日本小朋友画出来的苹果像南瓜,美国小朋友画出来的苹果像鸭梨,只有咱中国的小朋友画出来的苹果是标准化苹果。
央视少儿频道某主持人曾带小朋友玩智力游戏。主持人问大雁为什么往南飞,小猫为什么拍拍爪子舔舔毛,吃饭看书为什么不太好?小朋友们答大雁南飞是为了吃蛋糕,抓不到老鼠小猫害羞了,吃饭看书会把书本都吃掉。主持人温柔无比地否决了孩子们的答案,原因很简单,小朋友给的答案属于非“标准化答案”,自然要枪毙。任凭小朋友们多有灵性,创新思维的火花有多亮丽,还是被我们的“标准化”封杀了。
细究“标准化”,它是某一个领域需要达到的统一的标准要求。以此为手段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善莫大焉。可是,与育人密切相关的教学质量检测一旦与标准化挂了钩,往往适得其反。
众多有识之士应当深知教育的“标准化”所演的闹剧,因而现在的高考试卷逐渐增加了不少开放性试题,这下学生可以大展拳脚了。可是,我们的评卷教师能不能放开手脚呢?是照搬标准化答案还是仔细阅读并理解学生富有创意的答卷?我们应当清楚,我们的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即便素质出色,仍可能存在观念更新的难题。
消除教育“标准化”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任重道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