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新压力

作者:清浦中学 孙晓光  时间:2008/3/17 23:22:3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89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新课程对于教师角色提出三个方面的转变:(1)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变化;(2)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3)教师成为研究者。
  不难看出,以上这些对教师新的教育价值及教育观念的灌输是构成新时期下教师压力重要因素。具体而言,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压力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教育改革中的现实“压力”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普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职业也改变了过去的单一性而呈现出现明显的多样化特征,正如新课程中要求:“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作为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除了要对诸如家庭结构、学生群体等的变化所带来的教育上的新问题,还要应对经济改革带来的更高要求。
  经济的开放使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蜂拥而至”。“现代化教育媒体”作为改革的“宠儿”迅速占领传统的学校教育阵地,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软硬件设施。教师也就成为必须掌握前沿“技术”的生力军,为信息、为网络忙得不可开交,同时也为通过NIT等级考试而疲于奔走于培训中心与学校之间,无形之中心头又多了一块“病”。 
  教师为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那么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就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来,无论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都必须对自己的学历提升而努力奋斗。像本人现在情景就更好说明“学无止境”。
  在面临诸多的外部压力同时,作为教师还要面对自身的情感问题、婚姻爱情问题、家庭、子女等问题,凡此种种,使教师身上重担远远超出其他职业,因此,新课程实施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对老师要求更严格,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2、教师角色转变的“压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即在实施教育的共性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教育的个性差异,这其实是教师面对学生的现实压力。因为,事实上,学生并不像教师期望的那样在“控制”中成长,教师如果仅注重于学科研究与教育,则无法适应充满个性的学生在成长中各种要求。但重视教育的个性差异,又面临着社会、家长的期望“压力”,毕竟考出好成绩才是他们心中硬道理。如果成绩不好,他们会错误认为教师无能,没责任心,教学水平差劲,管不好班级,这样一来,又使教师的责任心与学生发展差异之间事实的矛盾无法消除,加大了负担感。
  3、工作环境带来的“压力”
  教师在课改中的压力还产生于学校管理者是否支持与同行之间的竞争,即如何面对“荣誉”和“利益”。“不被重视”是教师职业心理的紧张源之一,是否被学校领导重视,是否被同行认可和尊重都容易使教师产生焦虑、紧张情绪,这种负情绪通通过师生互动传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心理也处于不平衡状态,影响课改的目标要求。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因此,领导者的素质和同事态度对于教师身心健康起着关键作用,间接影响课改顺利进行。
  4、传统文化观念带来“压力”
  在我国传统文化价值里,“敬业”与“奉献”等价值观念在长期的文化历史积淀中,已经成为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期待,同时也成为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基本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而且,这些价值观念通过文化的传承已内化为教师的自身的道德要求。但在新课标下,更多强调是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教师与学生合作关系,注重学生成长,教与学的创造性等等,这些要求从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更有利教师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的发挥,人文精神更浓。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真正贯彻这些要求时,传统的观念中会认为这位教师“变味”,没有社会责任,唯钱是图,课堂体现不出教师权威,师道尊严,甚至在背后议论中认为这位教师没有学科素养,不懂得教学技能,在知识传授中缺乏延续性。我想,任何一位热心于课改的教师听到这样评论,内心可以说是百感交集,挫折情绪油然而生,这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压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