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语文人大附中权威教师支招冲刺复习
作者:佚名 时间:2008/4/9 11:29:2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949
主持人:在考生的答题过程中,他们觉得阅读是特别难以拿分的大项,但是在这个题中是不是也规律可遵循,是不是可以给介绍一下。
沈献章:现代文阅读要抓规律,抓住规律才抓住要害。我可以用五个方面概括,第一个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考生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把全篇文章认真读一下,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和中心,这样从总体是把握这篇文章,高屋建瓴来看待这篇文章。大凡高考命题,总会是在主旨的考查上设置题目,有的是直接考主体,有的是间接考,有是放在选择题,有时主观题,所以把握主旨是最重要。
主持人:这是第一遍读文章要达到的目的吗?
沈献章:对,第二,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我们在第二遍读文章时,较划分层次,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如果有中心句你要画出来,如果这个段里没有中心句你认为是什么,你就简单写两个字,旁边,做一个旁批,把这篇文章的大致意思勾画出来。也许高考题不直接涉及这块,但是划分思路,理清思路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主旨的把握。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综观全篇,划分层次,理清读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才能够解答后面的题目。如果我们把个事做好了,做后面的题就顺风行船,事半功倍,问题是我们有很多考生,看题,看文章觉得耽误时间,拿到文章,就走马观花看一遍,似懂非懂,就急于做后面的题,看到题干时,做着,一个是费时费力,我认为这是“欲速则不达”。不仅费时费力还常常耽误时间。
主持人:这个划分层次,和理清思路是不是也在第一遍读文章时,想抓住主旨时就开始做的工作。
沈献章:对,要同时进行。
第三,开始涉及到考题方面,筛选讯息,准确摘选,我阅读文章是把文章内容看得很清楚,这时五一看题干里,就很容易和前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所以一看题干,题目设计什么段落,什么区域,我们就要找的对应的这些词语和语句,阅读题义一般是从文章中抽出几道题,所以答案是从显文里找,只要我们认真揣摩上下文眼,准确抓住关键的语句,大多数的题目,答案是可以在原文中抠出来的。
主持人:您说在看问题时,可能需要在原文中找一些段落,这种寻找的有没有快速的方法,从中怎么读,有没有速读的方法?
沈献章:第一遍读文章比较细致,文章的内容和要点心中有数,或者已经做上记号,这时看后面题时,很快就可以联系在前面,一看这题是什么意思,什么信息,很快就可以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词语和句子,而且筛选细节这个题,应该说比较简单,命题人不会设置很大的障碍。
第四,要归纳整合,引申转换,这是难度最大的最大题,要求考生整合信息,要么要求我们概括归纳,甚至分析评价,这个比筛选信息难度大得多,比如说信息整合,对信息,在原文中,不是说是现成让我们一言看出来,可能是散在全文中,有时是隐性信息有时是显性信息,有时要找到,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有时在文章中没有现成,这需要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有一些要点,还要进行引申转换进行表述,所以,现代文大阅读,在这两个题上,应该说是一个难度最大的,我们不求得满分,但是可以得70―80%得分就不错了。
主持人:您说这种语言表述归纳到这种能力,在平时如何进行培养?
沈献章:在平时阅读时,要养成好的习惯,我刚才说这都是我们应该是我们阅读良好的习惯。还有老师的指导下,如何去抓,抓主旨,抓要点,这篇文章的前后主要意思要明白是什么意思,做后面题,按照这个要点,主旨去答,一般来讲,可以说八九不离十,有时你的答案不一定和高考答案一样,有时考卷会在最后会有一个意思对接,只要你和这个意思接近就可以。
我说了四个方面,主要是从内容方面来理解对方,高考专家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命题。除此以外,我们要明确这些手法的作用,命题者往是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来出题对考生进行考察,因此我们要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这样对理解和鉴赏文章也是很有帮助的。我归纳了一下最近几年,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有一些试题,大致是用了这样几种修辞手法,第一个是比喻、第二是拟人,第三是反衬,第四是对比第五是反复,第六是排比,第七是象征。可以说是一种表现手法,这几种也是在大纲里要求我们掌握的。
主持人:我们有一些考生对文言文阅读比较弱,一块是理解和分析,另一块是翻译,请您给我们展开详细说一下?
沈献章: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理解。理解和分析文言文考察的重点和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和重点,也要讲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做文言文。首先要做到两个通读,一个是要通读全文,通读全部分的试题,这是帮助考生整体上粗知文章大意,整体上了解文言文这段话要求考的是什么,通读的过程,我们要记住有实词,虚词和文言常识,文言句式这种东西,这时我们要对文章有一个五六分的理解了,两通读后,我们先不要急于做后的实词和虚词的题,我建议大家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因为这个题是对文章内容做出一个提示,就是理解和分析。为我们把握人物形象或者文章的中心提供一个参考。使我们能够更快的进入文本,这个题选项通常是三对一错,四个选项里,依照原文的行文先后顺序,对文章文已进行概括转述和分析,如果一上来就错误,这就太简单了,是大部分正确,可能只有一个词语,或者一两处甚至一处的错误。
正因为这种题四个选项是按照行文的顺序逐层转述,而且内容大部分正确,所以把四个选项当做理解这篇文章的一个拐杖。这时,我们对文言文要有一个八九分理解了。在这个基础上,做前面的四个题,我们就十拿九稳。
所以文言文的题不难,我们要全得分。有同学说,文言虚词和实词浩如烟海我怎么掌握。我说,文言虚词考试大纲明确规定,18个文言虚词,这几年都是这么考,而这些我们都在文章中学过要了解他们的词性,出题者把文本中文言虚词和我们已经学过课本的文言虚词进行比较,只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词性和词义你就可以掌握,即使是考的课外文言实词,但是知识点是在课内的,就是说文本之内的文言虚词我们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和出路,在教材里可以找到答案。
主持人:只要把这些已有18个文言的虚词和词性词义搞清楚,到时对应一下就可以找到答案。
沈献章:对,就是初高中学的文言文每篇文言都要弄懂。
主持人:我们说翻译方面解题思路上有没有比较好的思路?
沈献章:六字真言,一个是“留”,比如说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古今词意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保留下来,第二个是“替”,古今汉语是单音词,现在汉语是双音词的,翻译时,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比如说古汉语的走,和现代汉语的词不一样,古汉语的“走”是跑,现在汉语是“行”的意思,这是古今词义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要把这的清楚,要区分开来,还有单音词一个走是“逃”的意思,我们现在说是“逃跑”或者说是“逃亡”。第三个是“拆”,古今译意不同的,我们可以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解释,第四是“补”,补充句子中损失成分,根据前后意思是损失了什么成分,第五,“删”,删除不需要虚词,我们在翻译时不管它,第六叫“调”,就是调整顺序,文章中有很多,语句是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如果我们不做调整,就不顺畅,比如说倒装句,我们把它调整过来,回到现代汉语的位置上去,这样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的习惯。
总之翻译的方法是根据结构来确定词性,根据语境来确定词义,翻译时最好是直译,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主持人:有的同学说,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因为它分值很高,所以每年我们在作文这块,都是着力复习,但是这块的复习要想卓有成效,您说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方面?
沈献章:我想从高考的阅卷角度来谈我们现在冲刺阶段作文备考要注意什么问题。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的比重很大,可以说,是高考的“重头戏”。考生作文失分比较多的地方,我们从阅卷的经验发现,主要是存在这几大硬伤。第一个是标题,常言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第一印象,特别是材料怎么做,话题怎么做,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所给定的材料自拟题目,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题目,一般来说,老师认为这个题目好,考生抓住了要害,首先印象好,应该是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富有文采,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我们现在,我们在高考阅卷常常看到有这样的作文,就是没有标题。可能是拟不好,要么是拟不好,要么有的考生是先写正文,再拟标题,等到文章写好,也可能是没有时间写,也可能是忘记了补写标题,总的是没有标题的,原则上是扣两分,但是实际上远远不是这样,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没有标题的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看到这个作文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看到眼睛知道你这个人就知道你这个文章是什么样,所以产生心理距离就不知不觉就拉大差距。
第二是审题,这一块可以说是丢分最多的地方。审题一错,后来就是全盘皆错,当然最近几年的高考材料作文,或者话题作文,主旨和寓意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有一些考生不是这么明显也不是这么看,他说,大家都这么想,这个中心,写出来文章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他就想另辟蹊径,结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笔千言、离题甚远。还有,材料作文作完之后有一个要求,要求和注意事项这也是题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要求和注意事项有一些是限制,有一些是不限制的。可是有的考生漠视这个限制,不照章办事,所写的内容完全是另其炉灶,打一个比方,给了你一条鱼,让你做一道菜,红烧和清蒸都可以,但是你不用它做菜,丢了它,用肉做菜,这就不对了,所以审题很重要。
第三,入题,就是文章的主题内容要尽快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扩大文章的容量,可以尽量发挥每一题的现象,高考要求你更快进入主题内容,但是许多考生犯了入题满的内容,有一些考生把大段大段原材料都搬上来,把原来的剪辑材料就进行了扩张,有一些材料,是开篇摆材料,而真正说到内容时,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开篇很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立论就没有办法写,只可以一笔带过,草草收笔,这个文章的比例就严重的失调,议论文要尽早进入,抠住话题,三言两语,干脆利落,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考阅卷时,时间紧、任务重,老师们不愿意跟你慢慢磨,不理想的开头容易造成先入为主的感觉,即使你后面的论证也到位,也还上一定的档次,但是也难做出公正的判决。会影响你得分。这是行文的入题。
第四结尾,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考生是来不及煞尾,或者用一个句硬断,或者点上省略号,或者干脆空在哪,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视为是没有完篇。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看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无论如何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成型的作文,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道理的,如果你这三点没有处理好,即使开头雕出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也不成一篇好文章。得不了高分。以上是从文章的内容来谈我们要注意的四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