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预测

作者:佚名  时间:2008/5/29 14:36:1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95
  关键词:“稳定”。
  由于考试中心将命题的中心放在对新课程高考的研究上,加上“现行高考命题方式将逐步被新课程高考取代”,“稳定”就成了2008年高考的关键词。
  试卷结构稳定,从题目数量到分值都不会有变化。
  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考点轮换制;突出字音,成语和辨析语病题仍将保留,这是全国卷及单独命题省市卷的共识,在句子中考查字音字形是其出新的地方。
  语运题的题料选择,仍紧扣社会热点,尽量覆盖多的考查点。
  现代文小阅读的选材为社科文,因其中的人文因素多,中学教材中社科文的比例重;文学作品阅读的材料将是名家的非名篇,现代散文语言毛病少,仍是首选。
  文言文还将是人物传记,这可能是出于覆盖不同教育水平的省份的考虑。古诗词的选材还是以名家的非名篇为主,对比阅读值得关注。
  关于作文。新材料作文已考了2年,因照顾面广,适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考生而备受命题人的青睐。其次要关注标题作文,含比喻意的标题作文。
  其他单独命卷的省市卷:明年开始新课程高考的省份,其试卷结构,今年不会有变化。
  文言文的选材当以文言散文为主。文学作品阅读,当代散文唱主角。去年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份,应注意文本选择的“轮换制”,特别是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去年考了的文体,今年一般不会再设题考查。
  作文方面,多年坚持一种命题方式的省份,如浙江、广东、湖北、辽宁等省份,将尝试不同的命题形式。
  江西
  2008年是江西省实行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第四个年头。通过对2005年、2006年、2007年高考语文江西卷以及《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分析,我们对2008年高考语文江西卷的命题走向作以下预测。
  一、依纲据本,稳字当头,稳中有变
  稳字当头,首先体现在命题队伍的稳定。和去年相比,江西高考语文命题组只对3个命题人员作了调整。
  稳字当头,其次是试卷风格的稳定,那就是不刻意追求地方特色,不刻意追求新意。同时,也有与3年后的“新课程高考”一步到位的考虑。
  稳字当头,还体现在“回归语文教材”的命题特色。注重从教材或《语文读本》中选材或有直接联系。如,2005年的科技文阅读《太阳风》涉及第二册课本《神奇的激光》,文言文的虚词考查参照项选自课内文言文,语运题的句式变换材料取自《语文读本》中的《沙田山居》,文学作品阅读中有一选项要求与课本《等待戈多》进行比较;2006年的标点题C项从《语文读本》中的《被民主遗忘的角落》选材,第20题句式变换的语料选自《语文读本》中布封的《天鹅》,保持了从散材中选料的连续性。命题人强调“切不可把课本这个很重要的资源荒废了,应当充分发挥课本作为例子的作用。”今年将保持这一做法。
  二、关于考试内容的预测
  先说语基题。
  字音字形题。突出常见常用。首先都是书报杂志中出现的别字,而不是一些低层次的街头差错;其次,都是高频别字,长期出现,普遍出现,而且改了又错,反复出现;再次,都是公认的别字,没有争议。
  词语题。将近义词、成语一同放入句中进行考查的方式是方向。
  辨析语病题将保留,这是全国卷和单独命题省、市卷的共识。
  其它考查点,如语句的选用、衔接,虽然重要,但重要的东西是否年年都考,制题方式是否需要改变,则另当别论。根据考查点轮换的原则,对标点符号的考查应予以注意。
  再说语运题:
  透过06、07年的语运题,我们发现,从设题技巧,选料及尽可能多地覆盖考查点来看,一材多考,设小题来考查,不失为最佳选择。但不管怎样考查,强调语言运用的环境,从生活和教材、语文读本中选材,仍是2008年语运题考查的主旋律。第1题为常规考查题,如,压缩与扩展、转换与仿写,第2题则为综合题,多为发散题。
  第三大题和第四大题。这两个大题构成了“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板块。
  文言文选材将继续侧重古代散文。近几年诸多试卷突破了“史传体”模式。命题人曾撰文指出,受这种模式影响,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及其复习剑走偏锋,盯在单一文体上,忽视其他文体(诗词鉴赏除外),把几千年留存下来又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多少文言华章置于不顾,这种情况已经到了非纠偏不可的程度!不过,为了避免突然转型对考生造成不必要的应试障碍,2006年有的省市还是作了一定的“缓冲”,所选虽非史传文,但毕竟与史传文有不少形似之处。2007年的命题意在发出一种信号:文言文教学,特别是对文言文的迎考复习,其文体(推而广之,也包括题材、风格等)视野和范围再也不能局限于一隅了。文言文翻译的分值在逐年增加(05年2题8分,06年3题9分,07年10分),答题时应注重文意、句意、句式这3个方面。
  古诗鉴赏。选材方面,2008年会和2007年有所变化,这样才不至形成“命题模式”,方便押题。名家的非名篇是首选。
  文学常识。从减轻学生识记负担考虑,不会考查过深过繁的内容。梳理教材中的注释即可,要注意教材第5册有关外国作家作品内容。
  第二大题和第五大题。这两个大题构成现代文阅读和鉴赏板块。
  第二大题,社科文仍然是首选。高考命题的材料一般从网络中选取,暗含社会热点,导向读书,有人文积淀的社科文应引起注意。
  第五大题为文学作品阅读题。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选材仍将是现当代散文。2007年的选材的立意与时代、社会的主题吻合,命题点多,2008年将一以继之,名家的非名篇似是重点。
  关于文言文及现代文文本的选择,尽管命题人强调原创与(从大量的复习资料中)“逃逸”,但命题的资料排查工作,在5月初应该结束了。因此,我们应关注5月7日以后全国各地二模试题中的文言散文及现当代散文(此前“百度”搜不到的)。2006年江西卷的文言文材料与重庆市二模“撞车”,2007年江西卷的文学作品阅读题文本《泰山很大》与内蒙古赤峰市二模“撞车”,文言文与浙江某地市的模拟卷“撞车”。
  关于作文。
  高考作文直接而首要的目的与功能是检测和区分考生的综合写作水平,无论什么命题形式,都应以此为指针,其高下低劣也应以此为衡量标准。
  好的作文题,应该有以下几个标准:一是题目要让几十万考生同时入题,有话可说,因此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为防宿构、抄袭,要有适当的限制性。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就是在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矛盾中寻求一个平衡。三是让人“猜不着”,有反猜题、押题的功能。
  命题人曾撰文指出:这两年,话题作文的弊端已显现:不限文体,导致学生平时不去进行扎实的文体训练;随意立意,造成对材料的随意解读,主题散漫……去年江西卷的“选择式作文”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200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要实现“对前几个阶段否定的否定”,势必对命题形式作一番探索:
  标题作文仍然是首选。包括:由材料引出的标题作文、纯标题作文。出新形式是补充式标题作文,要求考生补齐标题,然后作文。
  看图作文,主要是看漫画作文。
  无论是标题作文还是材料范围作文,应该有材料为引子,为提示,为写作激活点,引导考生写心里话,写身边人,叙(议)身边事。
  从选拔功能及防宿构、抄袭考虑,文体限制是值得注意的另一个关注点。湖南的命题模式可借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