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作文题评析及来年预测

作者:刘真福  时间:2007/10/29 15:58:2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42
  一、题型分类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多套试题呈现多元格局,就作文题而言,可谓花样迭出、异彩纷呈。下面对这些作文题作一番回顾,分其类,撮其要,指其优劣,评其得失,并以此为基础展望作文题未来的发展趋向,是非常有意义的。先对这类作文题大体分类。
  人生话题类。
  这类作文题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对社会人生、心灵世界的体验和思考,在2007年的作文题中占了多数。主题有关爱(如全国卷II题有感于丛飞帮助他人)、励志(如上海题“必须跨过这道坎”、辽宁题“我能”)、感恩(如安徽题“提篮春光看妈妈”)、人生思辨(如四川题“一步与一生”)、审美情趣(如湖南题“诗意地生活”,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等。
  语文话题类。
  这类作文题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如湖北题根据对母语的感受、学生和运用作文;江西题在“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两小题中选其一作文;北京题以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两句唐诗的感受理解为基础,延伸拓展到社会人生的感受等;2007年是“文革后”恢复高考30周年,因此重庆题以“酸甜苦辣话高考”为话题写作,也在意料当中。
  看图作文类。
  这类作文题有漫画,有实景图,要求细看图画,看清其中的蕴含、奥妙而后作文。如全国卷I画一小孩踩中西瓜皮“摔了一跤”,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来关切地询问“出事了吧”,要求就此发表感想;全国卷II小作文,给出奥运火炬上的祥云图案,要求展开想象写作;湖北题小作文,给出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徽,要求结合节徽含义,为大会会场拟一副30字以内的对联等。
  命题作文类。
  这类作文题意显豁,要求严格按题目写作。如福建题“季节”;上海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天津题“有句话常挂嘴边”;辽宁题“我能”;四川卷“一步与一生”;安徽题“提篮春光看妈妈”;湖南题“诗意地生活”;江西题就语文学习发表感想。
  组合型题类。
  这类作文题以一大带一小的形式出现。大作文依循常规,不复赘述;小作文一般几十个字,分值4~6分,如全国卷II“奥运与祥云”;北京题写熟悉的一处文化观光景点;广东题从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选取一个,展开联想写一段话;湖北题为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会场拟对联,同时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写一段歌词;福建题根据示例仿写句子;江西题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等。
  奥运话题类。
  如全国卷II、广东题、湖北题等,都是分值低的小作文。
  以上18道作文题分为5大类,许多题“身兼二任焉”,既属此类又属彼类。给这些题划分类型本来就是困难的事,这样的划分只是人为的而非严格有序的。
  二、特点阐述
  总体上说,2007年高考作文题多样性中有统一性,既紧抓语文工具性的主线,又强调语文人文性的导向,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下面对这5大类作文题的特点试作总结、提炼,寻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
  人文性强。
  这是18道作文题的普遍倾向,反映高中语文新课程倡导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对考生的人文精神的考查,已经成为新世纪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积极方向,自从2001年“诚信”话题作文开创先例,此类话题或命题不断出现。这一积极方向昭示着高中作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技授法的狭隘区域,而要扩展到奠定精神底蕴、提升人格品位的方面,即将做人与作文统一起来。虽说这种“昭示”已经明显,但是许多高中语文老师置若罔闻,仍旧把作文当成技艺上的事,理念和方法落后于社会发展形势,引领学生误入歧途,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文学性强。
  偏重于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诗意情怀、悟性、灵气,那些文学修养好、文笔灵秀的考生得以驰骋才华。如湖南题“诗意地生活”,与其说是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立意创意等,不如说是考查他们的文学感觉、诗人气质;江苏题“怀想天空”、安徽题“提篮春光看妈妈”和山东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等也都与此类似,具有较为浓厚的抒情意味,需要美好的感情贯注字里行间。文学性走强的趋势,往近处说起始于上个世纪末以来的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这一改革的形势于今依然强盛,尽管遭遇不少非议,但势头不可阻挡。你可以继续加以非议,可是你不得不引领考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隐喻性强。
  明言此物而暗喻彼物,由喻体引发无限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喻体是具象的,本体是抽象的,如果说喻体为一,那么本体为十百千。这样的作文题实际上考查学生解读、解说喻体与本体关系的心智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江苏题“怀想天空”,命题本意不在于让考生怀想天空中有何景何物何色彩,而在于联想人间的“天空”和心灵的“天空”;北京题对古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解读,要求发挥联想,写出人生的境界、生活的情趣、人的心态等;福建题“季节”写喻体或本体均可,既可以写自然的季节,又可以写人生的“季节”。这些情况有所不同,福建题、江苏题写喻体、本体均可,而北京题不能只写喻体本身,即不能写成诗句的鉴赏文章。隐喻性强的作文题需要良好的悟性,如果平时未加训练很难驾驭这样的作文。
  成人化倾向。
  在一定程度上脱离高中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范围圈定在学生不熟悉的领域或情境中,不适当地拔高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期待。如浙江题“行走在消逝中”、江苏题“怀想天空”,过于空灵了,除了少数文学训练良好、语言功底尚可的学生外,多数考生难以驾驭,只会说些不着边际的“漂亮”话;湖南题“诗意地生活”似受“诗意地栖居”名言的启发,也同样与学生相“隔”甚远,学生从小到大过着“家里——学校”这种来回穿梭的单调而紧张的生活,有些微诗意可言?尽管试卷上特意强调那个“地”字,颇为得意似的,却想不到学生只会假装“诗意地栖居”,作空洞抒情状。其实这些题目拿来考作家、诗人,当场发挥都有困难,或许他们当中会有人才思枯竭交不了卷。估计大学教师主导了此类高考作文命题,以为高考只是为着选拔尖子人才,而缺乏众生关怀。按理说,作文题不能只顾“漂亮”“新颖”,还在照顾学生的接受性,或者说高考应该面向全体考生,降低难度系数。
  难防宿构。
  高考作文题从来就谨防被人押中题,谨防众人宿构,但为了给广大考生以广阔的施展空间,给出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又难防宿构,这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天然的弱点。2007年的作文题潜伏着宿构可能性,如山东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令人想起小学、中学作文“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个人”等,只是换了个题目罢了;再如江苏题“怀想天空”,同样可以借用难忘的一个人、一件事的材料,只不过以“天空”开篇、结尾或中途穿插就行了;又如宁夏、海南题,就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发明裂而不碎的汽车玻璃的故事谈感想,其实暗含一个“机遇与创造”的事理,这是司空见惯的作文话题和口语训练话题,那么训练过的学生占便宜,而且话题非常老旧,很像几十年前的作文题。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考生在考试前应该把过去写的作文拿出来翻看,或许可以派上某些用场;还可以在脑子里多准备几个话题的素材和思路,以应考场之需。
  宽容倾向。
  毕竟时代进步了,作文题在思想观点上给考生们以一定的思想自由度,而不像过去那么严苛了。具体表现是一些严肃的话题可以正面说,也可以反面说,观点没有正误之分。如江西题在“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两个命题中任选一题来写,前者表达语文的一往情深固然稳妥,后者表达对语文的失望也不为过分,考生可以表达对语文教材、语文学习的失望?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再看北京题,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解读共列举了5种,这5种解读各异其意,有的甚至截然相反,表明命题人主动引发思想开放、观点自由的态势。这也符合高中课程标准指出的“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见“实施建议”之“表达与交流”)的倡言。
  三、08年预测
  预测未来高考作文命题实以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事,可这又是广大师生所期待的事。本文根据对既往高考作文题的考查和对未来多方面形势的判断,对来年作文题的可能性或总体趋向作一些描述,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人文性色彩只增不减。这一色彩愈见其浓,是近几年作文题的总体趋向,来年也将是这一趋向的进一步延续。命题主题将可能在品德、情趣、励志、关爱、感恩、坚忍、求善、嫉恶等方面选择。
  文学性倾向依旧明显。抒情散文成为高考作文的常见文体,以福建某些地方的统计为例,2007年写“季节”题目的高考作文中高分段的都是抒情散文,少有纯粹的叙事文和议论文,尽管这一题目可以写成多种文体。因此,文学性叙事、文学性抒情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要手法,这种趋向在当前下放命题权力、各地自主命题力求个性化的形势下更容易出现。抽象性话题热度不降。这一趋向是伴随着文学性趋向而生的,命题讲究表里双义、“秘响旁通”,明此而实彼,言实而意虚,抽象性、深层性思考才是命题所要考查的方面,内容可能关乎文化、哲理、道德等,虽有超越学生认知水平之嫌,但我们不得不重视、正视。
  命题作文今又回归。原以为此类作文销声匿迹了,没想到今又回归。命题作文自有话题作文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在来年仍将为一部分命题者所青睐,有必要时常训练。
  奥运话题巧妙显形。2008年将是中国的奥运年,高考正在北京奥运会的脚步日益临近的日子进行,奥运话题进入高考作文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奥运话题以什么形式出现又是最费思量的,命题者会千方百计地回避众人猜中的各种形式,而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出现,因此考生应在作文训练时勿忘“奥运”二字。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真福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