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必读10篇优秀议论性散文(范文)

作者:佚名  时间:2008/6/5 21:54:5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1158
  [再用三个事例,从反面阐述,与前面的三个事例构成对比。]
  我不想再读下去,抚摸眼前的这扇门,沧桑而厚重。历史本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洞开了本不应该洞开的大门,跨出了他们本不应该跨出的一步![小结上文。]
  枫竹林飘荡着幸福的歌谣,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门,它闪着幽蓝幽蓝的光,我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
  【评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首先,语言优美,富于变化。作者善用比喻,把人生喻为两扇不同的门,这就把人生这一抽象的概念,化为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又如文章前4段,运用描写性语言,把读者带入了幽美的意境之中,起到了开篇即吸引人的作用。在主体部分,作者引入了六个历史人物为材料,但并不嫌繁琐,因为作者将这六个人物的事例分为两组,构成对比,既突出了中心,又有变化。前一组事例,用“曾经的……从这里走过”这一句式引出,具有整饬之美。后一组事例,则用“……从这里……”引出,既整齐,又与前面的一组句式不同,加上内容的区别,使文章整饬中有变化,不显得板滞沉闷,而是富于灵动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善于使用从课本中积累的材料,《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第五册)、《饮酒》(第三册)信手拈来,巧妙运用,显示出积累运用语言材料的良好功底。
  (四)走出保护伞
  我难以想象,如果幼鹰不独自经受自然的磨难,又怎能展翅于苍穹?
  我难以想象,如果梅花不独自承受秋风的萧瑟,又怎能傲放于严冬?
  我难以想象,如果男孩不独自承受摔跤的痛苦,又怎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儿?
  在老鹰的关心下,幼鹰的命运是生于鹰穴,死于鹰穴,多么令人寒心啊!不经历秋风的洗礼,没有梅花会傲放于严冬。男孩只在他人的关心下成长,何时才能走出保护伞独自生存?
  伞外的世界与伞内的世界根本不同,伞外的灾苦比伞内更为艰难,又没有任何人的保护。如果不早点学会对待挫折,形成依赖心理,那就如同有一天把深海鱼类捞上海面,因无法快速适应压力而死亡。
  现在有些大学劝退无自理能力的学生,难道不足为警示么?公安部统计,许多青少年犯罪是由于无法适应家庭给予过多关心而社会人心冷漠所致。
  学会自己独立面对挫折,自己爬起来,是人生的必修课,是成就大业的奠基石,越早越好,走出保护伞。
  苏轼学会了承受挫折,并没有乌台诗案一蹶不振,而是信步雨后,“一蓑烟雨任平生”。
  曹雪芹没有被“一把辛酸泪”吓倒,而是勇敢地走下去,给世人一部惊世大作――《红楼梦》。
  刘翔敢于从困难中爬起来,独自真正站起来,不畏挫折,以12秒88成为世界记录的保持者。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丁晓兵,在失去右臂的苦难中站起来,二十多年一直是英雄。
  如果一直呆在保护伞下,我想世上又会少了苏轼、曹雪芹、刘翔、丁晓兵等这些人,少了那种人生的伟大精神,而快些走出保护伞,就会尽快得到受到挫折的机会,而在失败中培养坚毅的精神。
  尽早走出保护伞,是我们提前适应大环境与认识自我的过程。
  俗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人,就是因为早早离开关心而独立,才变得成熟。洪战辉一人挑起一份家庭的负担。因为他早已走出保护伞,早已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走出保护伞后,我们与世界对话,与心灵对话,获得前所未有的知识与技能。
  外面的世界不一样,充满艰难;为了得到成就人生大业的基础;获得与世界、与自己对话认识自己。所以,早点走出保护伞!暖风吹人醉,疾风见劲草。  
  这早已是我们见惯不怪的都市场景!一群大学生打包将成堆的脏衣服带回家,斑马线上的青年由年迈的祖母督促着,父母哄着被老师批评后的“小愤青”……
  爱已无处可逃,像干热风席卷而来,“滋润”的是一大群中国孩子。
  这种爱不是不让我们感动,只是在感动之余,许多更为珍贵的东西都被轻描淡写地一提而过――爱还是潮水般涌来,孩子依然是那个在荒岛等待救援的无助者。
  当辛辛苦苦的付出换来的是漠然麻木或者惊心触目的杀戮,我们或许该停下来思考一下,“干热风”式的爱是拯救了一批孩子,还是摧残着我们自己?
  他也是一个孩子,与所有的孩子相比,显得格格不入。说他没有父爱或母爱,显得不切实际,至少这种爱对他来说是不完整的。他从一个男孩过早地成为一个大青年,布满血丝的双眼,写的尽是不屈与抗争。
  “温”风拂面的感觉他从不敢奢望,疾风骤雨已成为生命的一种常态。在厄运中盛开成一朵绚烂的花。我们都知道他是谁,他就是曾经赚取中国人大把大把眼泪的洪战辉。一个在“疾痛惨怛”中辛苦辗转,连“喊父母”的权利都被剥夺了;一群在和风细雨中徜徉恣肆,却连最基本的行走都快忘记。家庭在两段不同的宿命中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与学校仿佛已被遗忘,“三个大人一个孩”的四角戏总让人觉得生疏。是学校、社会的缺席让家庭在孩子成长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还是这种固有的弊端造成中国的教育失衡?
  西方早就提倡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步走战略,在各阶段又详细分划,相互补充,做到家庭教育不过头,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从中走出的是体格健全,品学兼优的科学家、工程师、诗人……而我们从家庭中走出的是娇生惯养的柔弱宝贝;从学校走出的是“两耳不闻天下事”“满嘴谎话流行语”的新新青少年,从社会中走出的是疲惫不堪的烟鬼、酒鬼、网虫……
  中国人总是那么无私奉献,也许父母之爱只是一股摧人的干热风,相反,一场从天而降的疾风却能吹出几株劲草。
  这样的独角戏不能上演,结局只会是两败俱伤。在我们跌倒的时候,需要家的温馨,教育,社会,学校的搀扶,这样的爱才完整.
  (五)让我飞
  让我飞吧!
  用双手去感触天空的温度,没有一处只有阳光而丝毫无阴云;用双脚去踏遍千山万水,没有一隅只有坦途而丝毫无荆棘。但精卫鸟因为天空不暖而放弃填海了吗?夸父的脚步没有因为滴血而停止。当身边的一切向你扑来告诫你“天上冷,不要飞”时,请振翅冲天。
  在探索的道路上,总会有障碍。在你我失足摔倒时,总会抛来“出事了吧”的言语。他们阻碍我们探索,而且在我们失败后,他们报以先知般的告诫。我们不怕摔倒,但请不要嘲讽我们的尝试,少年强则国强,但休煞少年才!给我们飞翔的天空,让我们飞得更高,飞得无忧。
  江上的狂风,肆虐地吹翻王勃的兰舟。江风一时劲,折杀少年才。是无情的风将才子的思火浇灭,成就了《滕王阁序》的悲壮。多少如《滕王阁序》般的佳作沉入江底?这肆虐的江风与我们身边的告诫与扼杀有何差别?少年的探索是世界进步的中坚力量,他们敢于尝试,不惧摔倒,但他们惧的是世界的阻挡,惧的是知音的缺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请不会动情的风吹弱些吧,休杀少年才。
  让我飞吧!我不惧前路日炎风疾霜险,穿越唐风宋雨的呼唤是千古的交响。听到了,是李白仰天大笑冲出樊笼的笑声,世俗左右不了他的脚步;听到了,是在那碎花油伞下采撷易安小令发髻的李清照,世俗以女为弱的丑思挡不住她夏日绝句的浪涛,“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回州”。她用女子一飞冲天的志气将宋朝的词篇断裂成两截,巾帼辞赋闪耀牛斗。让我飞吧,无惧周身的桎梏,是荆棘鸟,就无惧地歌唱,哪怕流血而亡?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Mccade 于10-03 17:10发表评论: 第2楼
  • That saves me. Thanks for being so senilsbe!
  • fg 于04-22 23:01发表评论: 第1楼
  • 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