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考试优秀成长更优秀——从青年毛泽东多开有益之卷说开去
作者:姚友良 时间:2008/3/8 17:48:5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66
教科书,给我们学生的多是一些学识。课外书,尤其是名著,则不仅能让他们学到学识,更能让他们长见识,从而有胆识。
成功学告诉人们,究学识﹑见识和胆识这三者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来说,学识仅占第三位,见识,第二位,而胆识则占第一位。一味读教科书的学生,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少见识,更没什么胆识。而多读好的课外书的学生,之所以优秀,正是因为他们不惟有学识﹑见识,更有胆识。
《恰同学少年》中的青年毛泽东何以提出,对青少年的教育,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那是因为他读书,读到了斯巴达人在孩子七岁的时候实行优胜劣汰,把那些体质弱体能差的扔到海里这种近乎残忍的野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受书中反躬自省、学以致用的影响,青年毛泽东不仅因书中的见识而提出了自己的见识,更是身体力行,于是便有了越是有风雨,他越是要锻炼的镜头,因此,他的身体越发地魁梧,更加地强健。多少年后,与大洋彼岸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那一握,直握得世界第一大国的元首回国后仍心悸不已。这就是见识的影响。这就是有益的课外书的影响。
青年毛泽东又怎么敢以200名手持木棍的学生军为后盾,去同拥有3000多名正规军的那名团长谈判,并且硬是逼得敌人无一例外地都缴了械呢?孔昭绶校长在校志中的话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通身是胆”。他何来如此之大的胆识?是书中的学识和见识,尤其是史书中的那一个个以少胜多、兵不厌诈的战例滋养了他,才使得他如此“艺高人胆大”的,才使得他“通身是胆”的。
多读有益的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毛泽东在一系列的“人生考试”中,“考”得无人能及。这其实给我们做老师的一个启发,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当是指引导学生多读有益的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惟有如此,学生才会学得快乐,学有所长,学得脱颖而出,甚或成为大才。有的人不让学生读课外书,有的人让学生什么课外书都要读,由于种种原因,在这种要求之下培养出的通才式的庸才恐怕很难优秀。
有研究表明,多读有益的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的学生,能在更高的视点上俯视教科书而融会贯通而在“文化考试”中考得优秀。最近读过的一篇有关温总理的文章说,温总理在谈话中常引用诗文。有名教授把温总理引用的古诗文作了统计,其中有95%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温总理在 “五四”青年节到中国人民大学探访青年学生时透露,他在大学期间,50%时间用来读教科书,50%时间用来读课外书。36门功课,35门优秀。
限于篇幅,这里举的例子虽不多甚至只是个别的,但其所反映出来的多有益之卷,就能在更高的视点上俯视教科书而融会贯通而考得优秀这一道理却是成立的且具有普遍意义,只要我们能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尤其是解决好时间分配这个问题,这一点就是对非教语文学科的老师也当颇具启发性。
多开有益之卷,他们不仅现实考得优秀,而且更能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深厚他们的底蕴,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更优秀打下坚实的基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壮志者必先正心。
敬人者人恒敬之。你给别人留面子,别人给你做好事 。有教养,不树敌,成功路上事事顺。
一旦伸错手,入错行,做错事,于名誉,于事业,于形象皆有不救之危。“慎”之!慎重选择,慎重下手。三思而后行。
成功的最短途径是勤奋。勤于行动,胜于勤说 。
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爬不上成功的梯子。实干,成功的保障。
多才多艺,莫如练就“独门暗器”。10×10%<1×100%。
从细微处入手,先扫一屋,再扫天下。欲做大事,必先做小事。
按重要性办事,更能有效利用时间。折射智慧,赢得财富。
把冷板凳坐成经理椅。宁静方能致远。
既要用自我的努力找到属于你的自尊,也不要拒绝外力,毕竟好风凭借力,借梯能登天 。
为了最后的胜利,应以坚毅不拔之志,面对种种暂时之屈辱,执着追求,不到黄河心不死!
与时俱进,随机应变。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远虑在先,近处无危 。
“平平淡淡才是真”。势利纷华,到头来终究是过眼云烟。
学会了为人处世的他们,人生会走得更好更远。
再者,当他们遇到一些难以为人道的磨砺时,一篇篇励志的文章会帮助他们隐忍和坚强,源源不断地给他们贯注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他们一颗颗甚至已经冷却的心又一次次地热血沸腾起来,雄心壮志又会回到他们身上,于是继续奋然前行。
再深入地想一想,我们就会发现,当多开有益之卷成为一种习惯时,它带给他们的是持续的深入的启发和思考。毛泽东从朱熹那儿学到了“实事求是”,在一枝接一枝香烟的帮助下,他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持续的深入的启发和思考给了他神力,搬掉了压在一个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驱散了笼罩在一个民族上空的黑暗。对于一般人而言,书会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一种切合他们自己的更好的思路和方式。这样,他们的学习会更有效率,工作会更有成果,生活会更有质量。
诚然,引导学生多开有益之卷,多读点经典的名著,有选择地读点阐发新观念的书,是有现实的升学考虑,但多读书,大多不是功利的作用,更有长线的作用。多开有益之卷,他们的成长更优秀,人生更幸福。
(此文已发表于《语文报•教师版•初中版》2007年9月5日第113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