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力量
作者:曾颖 时间:2008/6/11 18:53:1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977
照说胥富是不该上这辆空调车的,因为这车的票价比别的公交车贵出一元钱。那一元钱,可以买将近两斤糙米再加几钱盐巴,足以够他吃上一天。
但今天,他决定要上而且坚决地要上,因为他今天要做一件大事情,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很难得做一次大事情,总应该选一辆对得起这件大事的漂亮车才行。于是,他选了一辆最新最漂亮的空调汽车。为此,他在车站上足足多晒了10分钟。
售票员卖完票后,很不耐烦地说:“往后站,往后站!”
胥富不知道是自己身上的旧工作服还是自己被太阳晒得泛着黑色油光的脸惹他不舒服了。他恨恨然地咬咬牙,但想着他即将要做的大事,他又忍住了,只下意识地捂紧身上的黄挎包。
这时,身后一个脆脆的声音喊:“叔叔!”
胥富没理睬,这个城市里没人会这样喊他。
“叔叔!”又一声,也是脆脆的。
胥富回头,看到一个大约10岁的小女孩正冲自己笑。
“你的脚上有伤,来坐吧!”小女孩发出邀请。
胥富仔细看看小女孩的眼睛,那清澈的眼睛里没有半分奸滑,他又看看小女孩让出的半个位子,那上面也没有口水或泡泡糖之类的东西。
小女孩指指自己的脚,说:“我的脚也有伤,只能让您半个位子了。”
胥富看着她的脸,禁不住想哭。但一个大男人在公交车上在一个小女孩面前哭实在是不光彩的事,于是,他咬住牙,对女孩说:“叔不累,你坐。”
“可你的伤口还在化脓啊,你来坐吧!”
女孩伸手拉他,她的手嫩嫩的,胖胖的。这使他想起自己女儿的手,细细的,黑黑的。一晃已经三年没看到她了,不知她是不是胖了一些。
他坐下。周围有人开始捂鼻子。女孩问:“叔叔,你的腿是怎么受伤的?”
“钢筋扎的,在工地上。”
“我的伤是滑滑板摔的。对了,你怎么没医?”
“没钱,包工头已经八个月没发工资了。他……跑了。”
“那……你就这么拖着?”
“不,我涂了药的,你看,那黄的就是,壁虎酒,可管用了,我们伤风感冒蚊虫叮咬都用它。”
“可是已经化脓了。”
“哦……那是脓吗?”
小女孩努力挤了挤身子,从背后把书包拎过来,取出两盒药,说:“这个送给你吧,我的伤快好了,我不想吃了。喏,再给你半瓶水,你别嫌我喝过,你快把药吃了吧,很快就不疼了。”
小女孩像个小老太太,在胥富眼里一片迷蒙地唠叨着。
胥富吃过药,只觉得心里凉乎乎的。
这时,车到站了,女孩说:“叔叔,我要下车了,您走好。我妈妈说,无论是什么伤,都会好起来的,您保重。”
胥富点头,泪如雨下。
小女孩一瘸一拐下了车,车开了,胥富盯着她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把手中的黄挎包抱得更紧。
车又静静地朝前开。
世界依旧在静静地运行着。
小女孩永远都不知道,胥富的黄挎包里装着3公斤炸药和7只雷管。她更不知道的是,因为她的几句胥富久未听过的亲切话语,使胥富放弃了干一件惊天大事的冲动。
胥富想干的大事就是让一辆最漂亮的空调车与自己一起在城市最热闹的地方化为灰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7年第11期)
1、小说第一段“这些凉气,来自汽车上方的通风管道,也来自车上乘客们的眼睛”,为什么乘客们的眼睛会使胥富产生这样的感觉?
答:
2、如何理解小说中的画线句“胥富吃过药,只觉得心里凉乎乎的”?
答:
3、综观全文,胥富“为什么想干一件惊天大事”?
答:
4、女孩说“无论是什么伤,都会好起来的,您多保重”,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它产生了什么作用?
答:
5、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塑造人物,手法多样——谈本文塑造人物的手法
(2)构思精巧,尺水微澜——简析本文的情节结构
(3)丰富情感,自然流露——谈本文的情感表达
答:
1、因为胥富觉得坐空调车的乘客看不起穿旧工作服、脸被晒得泛着黑色油光的自己,加上自己现在的悲惨处境,所以他觉得乘客们投射过来的目光都是冷冷的。
2、“药”语带双关,既指真实的药,也指小女孩亲切的话语。小女孩的话充满着对胥富这一陌生人的无限关怀,使狂躁的胥富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使他把内心的狂热念头压下去了,所以胥富“只觉得心里凉乎乎的”。
3、在工地上扎伤了脚、包工头的欺骗、城里人的冷漠与鄙视,使他身心受到伤害,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
4、这里“伤”既指肉体上受的伤,也指精神上和心灵上受的伤,无论是哪种伤,只要耐心细致地疗治,都会好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不能采取极端措施,这样只能激化矛盾。作用:使胥富放弃了“让一辆最漂亮的空调车与自己一起在城市最热闹的地方化为灰烬”的冲动。
5、(1)文章主要运用心理、语言、动作描写和对比等手法来刻画人物。
胥富“感觉一股森森的凉气”;对售票员“恨恨然”;听到喊“叔叔”的声音“没理睬”,觉得“这个城市里没人会这样喊他”等心理描写,生动地表达了着他对社会的失望与仇恨;小女孩真诚的让座,对胥富伤口的关心、询问、赠药,特别是最后的叮嘱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都体现出小女孩的善良、真诚,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同时,小说还用“下意识地捂紧身上的黄挎包”“禁不住想哭”“把手中的黄挎包抱得更紧”等动作描写,细腻地体现出人物感情的变化,而小女孩“伸手拉他”“努力挤了挤身子”“一瘸一拐下了车”等动作,则使胥富“泪如雨下”并最终放弃了报复的冲动。
另外,小女孩与周围乘客、售票员态度的鲜明对比,也是小说成功的关键。
(2)这篇小小说虽然篇幅短小,却能把情节安排得跌宕起伏,波澜有致,可谓尺水微澜。小说开头,尤其是第三段,反复渲染胥富“今天要做一件大事情”,从而制造悬念,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在售票员不耐烦的“往后站”中再次强调“即将要做的大事”,而小女孩的询问,不但巧妙地点出了胥富的生存状况,而且用善良和关心温暖了胥富的心,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小女孩下车时的话,则是点睛之笔,把情节推向高潮。小说结局,“因为她的几句胥富久未听过的亲切话语,使胥富放弃了干一件惊天大事的冲动”。最后,文章揭示悬念,指出“大事”就是“让一辆最漂亮的空调车与自己一起在城市最热闹的地方化为灰烬”,呼应了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3)小说通过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反映了当今社会越来越不容忽视的一类人——农民工遭遇和失衡心理,文章在自然的描述中流露出丰富的感情:对胥富这样辛苦工作而不幸受伤,因黑心包工头欺骗而不得救治,又备受城里人轻视,从而使心灵受到更大伤害的农民工,是深切的同情;对眼睛“清澈”“没有半分奸滑”,真诚关心胥富的善良女孩,是深深的感动和赞美;而那些“不耐烦”“捂鼻子”的人,则让人想起鲁迅笔下的“看客”,他们自私、冷漠、对别人的不幸缺乏应有的同情,文章在看似不经意的描述中,对这些人流露出一种“怒其不争”的谴责,并用小女孩的形象启迪大家:关注弱者,关爱他人,让人心不再失衡,让社会更加和谐。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