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便是真
作者:诸城市朱解初中 吴田伟 时间:2008/6/12 16:03:5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17
什么是承诺?
“信誓旦旦”是承诺;“一诺千金”是承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是承诺;“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还是承诺。
承诺有时是一句话,要用一辈子去兑现;承诺有时是一种理想,要埋在心灵的深处,也许要几十年后才发芽;承诺有时是一份约定,需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
承诺是执着的,承诺又是永恒的……
请以“承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②要有真情实感。③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本来面目】
母亲节的礼物
张茂荣
夕阳的余辉透过窗户照进病房,染红了雪白的床单,女儿原本苍白的脸此时也似乎变得红润了,母亲仔细地端详着女儿,唯恐漏过一个蛛丝蚂迹的细节,怕女儿醒来她却不知道。(开头的景物描写非常简洁,既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又衬托了人物难过的心情。但应对女儿的外貌做一简单地刻画,以表现母亲端详的“仔细”,为后文女儿受伤的原因作铺垫。)
她一直陪在病床前,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她害怕一觉醒来女儿会离她而去。女儿是她生命的全部,她脑中不觉又响起医生的话:“你女儿脑部受到严重撞击,有生命危险。如果三天之内她还没有醒来的话,恐怕就……”后面的话她没听见,她无法面对失去爱女的痛苦,一阵晚风吹过,母亲不禁打了个寒颤。(缺少母亲的心理描写,可以适当地描写一下人物内心活动,以表现她对女儿的牵挂之情。还可以继续运用间隔反复的手法,再次刻画女儿的脸,来突出母亲的难过和悲伤,表明女儿在其心目中的重要性。)
就在这时,她发现女儿的眼睛有些微微的抖动,她情不自禁地抓住女儿的手,对她说:“雯雯,快醒醒,看看我,我是妈妈呀!”说着,眼角不觉溢出了泪水,但是徒劳,女儿毫无反应,仍然静静地躺着。(第一句是败笔,既不符合常理,也与后文女儿眼睛的抖动相冲突,应删去,这样才能让读者的心情继续“沉重”下去。)
她再也忍不住,失声哭了出来,她转过身看了一眼夕阳——快落山了,(面对即将落山的太阳,母亲不可能熟视无睹,应对其此时的心理作一描述。)两天过去了,女儿毫无起色,怎么办?就在她将视线重新回到女儿身上时,不经意间瞥见了床头边茶几上的日历,上面写着三个鲜红的大字:母亲节,她不由地拿起桌上的日历,明天就是母亲节了!(心情沉重的母亲除了女儿,已经不可能去关注其他的东西了,桌上的日历显得过于牵强。)
想想去年的母亲节,雯雯还对自己说:“母亲节快乐!(“自己”一词有歧义,应该通过一个细节自然地引出来。)
虽然只有一句,但自己却乐了好几天,女儿长大了!当时,女儿还信誓旦旦地对自己说明年一定要买一份特别的礼物给自己,可现在……
她不禁又抓紧了女儿的手,轻抚着她的脸庞,轻声说道:“明天是母亲节了,你不是承诺要买份礼物给我吗?可现在……唉!难道你要食言吗?”(画蛇添足,过早地将“礼物”以及“承诺”这一话题展示给读者,缺少必要的悬念。)
令她惊奇地是,这不经意间的话似乎产生了效果,女儿的眼球在动,虽然未睁开,但她可以明显地看出女儿的眼在动!(母亲的话成为女儿醒来的原因,显然带有夸张的成分,给人以虚构的感觉,削弱了小说的感人力量。)
“雯雯,快起来,明天就是母亲节了,快,妈在等你的礼物呢!”雯雯的母亲禁不住又叫了起来。(语言不够简洁明快,非要与“礼物“扯在一块儿,不符合人物此时的心情。)
终于,女儿睁开了双眼,一缕柔和的光线射入她的眼睛,她看了看床边的母亲,又望了望床边的日历,轻轻地问:“妈,今天是母亲节吗?”(前文一直站在母亲的视解进行观察,此段又从女儿的观察角度入手,显得有点突然。)
母亲喜极而泣:“不,孩子,明天……是明天!”
雯雯舒心地笑了:“还好,我还没来得及给您准备礼物呢!您这么多年关心我,呵护我,去年的承诺一定要兑现的。”(这一对话描写,既罗嗦,又牵强附会,让读者紧绷的心松弛下来,应简明扼要,或者改头换面,用具体的行动来表现这一主题。)
母亲一下子泪流满面,这么多年来,老是抱怨自己的辛酸与不易,一直没想过女儿的相法。她不禁失声痛哭:“你能醒来,就是最好的礼物,你是妈妈唯一的宝贝呀!”
这个母亲节她是最幸福的,她收到了两份礼物,一份是女儿的醒来,一份是女儿的关心,她感到自己是世界是最幸福的母亲。(礼物的含义直接表述出来,反而显得淡而无味,不够含蓄,应该用人物的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体现,让读者去思索,去回味。)
【美容方案】
作为一名初中生,能以小说的形式,将“承诺”这一话题用小说的形式演绎出来,实属难能可贵。作者虚构了一位脑部受伤的女孩为了一个承诺,竟神奇般地醒来了,既令人赞叹,又让人感动。小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去进行赘述,而是将所有的场景集中在病床前,将长长的时间集中在第三天的傍晚,显示出作者对文章的驾驭能力。另外,文中细腻的景物描写,也给原文润色了不少。
但本文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1.牵强附会:母亲一声轻轻的呼唤,“母亲节”的一个承诺就能让女儿醒来,显然有点夸张过头。而恰恰在本文的开头对于女儿为什么会躺在病床上缺少必要的交代,所以可以加上一段女儿如何受伤的描写,在表现形式上可以用母亲的思索与疑虑来间接地引出来,在女儿醒来时也可以进行详细地描述及必要的交代,这样既能使故事情节完整,又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缺少交代:女儿是怎么住院的?脑部又是如何受伤的?母亲节的礼物是什么?这些都是本文没有解决的疑团。与其用简单的“礼物”两个字来概括,还不如用具体的直接的“康乃馨”之类的礼物来代替,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3.不合常理:面对生命垂危的女儿,母亲的心情是极其沉重的,周围的一切都已引不起她的注意,所以瞥见日历上的“母亲节”显然不合常理。对于女儿眼球的抖动,有两处描写,前一处母亲发现时呼喊,没有任何反应。而后一处则一下子醒来,也显得有点突兀。
4.细节不细:为了表现母亲对女儿的珍爱,必须从母亲的视角出发,对女儿的外貌进行细腻的描绘;为了表现母亲的担心,也应该从她的内心去进行刻画;面对女儿可能永远无法醒来的现实,还可以从母亲对她的回忆进行描述,进而自然地引出母亲节的礼物这一环节。
总之,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因为其“来源于生活”,所以也必须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符合现实生活,从而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以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崭新面目】
母亲节的康乃馨
张茂荣
夕阳的余辉透过窗户照进病房,染红了雪白的床单。女儿原本苍白的脸此时也似乎变得红润了,母亲悲伤地端详着女儿:白晰的脸、微皱的眉,似乎有一件说不出的心事。
她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她不敢睡,丈夫去世以后,女儿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她害怕女儿一觉醒来就会永远地离她而去,更唯恐漏过一点女儿醒来的蛛丝蚂迹:睁一睁眼睛、动一下手指,哪怕是一声轻轻地呻吟。她脑中不觉又响起医生的话:“虽然没有外伤,但脑部受到严重撞击,如果三天之内她还没有醒来的话,恐怕就……”后面的话她什么也没听见,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原来活蹦乱跳的一个孩子,怎么可能会突然离她而去呢?
她情不自禁地抓住女儿的手,使劲地摇着:“雯雯,快醒醒,看看我,我是妈妈呀!”然而,任凭她的泪水溢了一脸,女儿还是毫无反应,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白晰的脸、微皱的眉……
她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她不明白那天女儿为什么突然挣脱她的手,不顾一切地横穿马路,向对面跑去。是对面的花店新来了漂亮的花吗?女儿从小就喜欢花,她是知道的,可隔着那么宽的一条马路,又没戴眼镜,她怎么会看得见新来的花呢?
这已经是第三天下午了,她转身看了一眼夕阳——太阳就要落山了,此刻,她宁愿相信神的存在,她祈祷着太阳,慢些,再慢些,可太阳没有一丝一毫要停的意思。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她的心也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地想起女儿的笑脸,女儿的天真,甚至是女儿的淘气,她还想起去年那个母亲节的早晨,女儿一醒来就拥着她的脖子,说了声“母亲节快乐!”乐得她一天都开心极了。女儿还信誓旦旦地说:来年的母亲节,不但要祝她节日快乐,还要送她一份特别的礼物,她也常常逗她:“可不要忘了你的承诺呀!”而明天就是母亲节了,女儿却可能永远无法醒来。想到这儿,她不禁又抓紧了女儿的手,抚着她白晰的脸,泪流满面地啜泣:“雯雯,你起来呀,起来祝妈妈节日快乐呀!”
忽然,女儿的眼球微微动了一下!
她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叫了起来:“雯雯,你醒醒,是妈妈呀!”
终于,女儿慢慢地睁开了双眼,轻轻地说:“妈,能去给我买束鲜花吗?”
母亲喜极而泣:“傻孩子,就那么喜欢花?为了一束花,值得你连命都不要了吗?”
雯雯舒了舒紧皱的眉头,笑着撒娇说:“要一大束康乃馨,再给我带枝钢笔。”
……
第二天早晨,母亲给女儿心爱的花浇水时,忽然发现上面多了一张卡片,用钢笔涂成又粗又大的字:祝母亲节日快乐!
她一下子泪流满面,女儿之所以横穿马路,就是为了准备母亲节的礼物呀!母亲这么多年来,总是感叹自己的不幸,老是抱怨自己的辛酸与不易,却一直没认真地为女儿想过。而女儿为了准备礼物,为了一个小小的承诺,竟差点儿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她紧紧地抱住女儿,象怕她飞走似的:“傻孩子,你的健康,就是妈妈最好的礼物呀!”
床前的康乃馨静静地立在那儿,仿佛怕惊醒了她们一般。那一刻,她感到自己是这个世上最幸福的母亲。而这束康乃馨,也是她今生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升格启示】
仔细品读升格后的作文,我们会发现它有三个不同于原文的优点:①自然、贴切,符合常理。女儿莫名其妙地挣脱我的手,目的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小小的承诺,完全符合本文的话题;另外,通过母亲的疑惑与回忆顺理成章地引出女儿受伤的过程,为后文女儿将花送给母亲作铺垫。②传神的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内心的刻画,使人物形象饱满,生动感人。③没有用直白的话将礼物的含义点出来,反而委婉、含蓄,意味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余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