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的精神感受,不容忽视——读鲁迅先生《祝福》的一点认识
作者:陕西省渭南市下吉中学 渭洛游子 时间:2008/6/19 17:59:5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834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们知道,祥林嫂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生活得很不好。可我们还要明白,“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为什么会“忽然发光”。失去了那么多亲人,遭受了那么多的遭遇,他还能出现如此的神情。祥林嫂到底怎么了?我想,祥林嫂估计已经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她已经不在乎能不能活着,因为她对当时的认识已经失去了信心,她想寄希望于死后!
那么,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他还能不能见到自己的亲人来排遣自己内心的孤寂?还会不会有人来安慰自己受伤的灵魂?我们知道,祥林嫂的丈夫(第一个课文交待简略,不必提到),尤其是贺老六对她很好,作为女人,祥林嫂应该很是怀念,所以她思念他,也牵挂他!我们还知道,祥林嫂的小儿子阿毛很可爱,死得也很惨,祥林嫂会时时想念小儿子,梦里也经常梦到他,醒来时会泪流满面:祥林嫂更牵挂小儿子!那么,死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对于祥林嫂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那是她精神的最大寄托!
小说中的“我”,担心给祥林嫂制造痛苦的动机是好的,可是,却破灭了祥林嫂的梦——精神理想!祥林嫂也有封建迷信,也相信会被锯为两半,很害怕被锯为两半。可是,相对于她内心思念丈夫儿子的苦痛来说,她更愿意见到亲人!因为中国的女性是“果敢勇毅”的,祥林嫂也不例外,当灾难来临时,中国的女性为了丈夫和儿子会选择牺牲自己!所以说,祥林嫂已经不怕被锯为两半,只害怕见不到自己的亲人,尤其是自己的儿子!因为,祥林嫂的精神是孤寂的,她的痛苦主要来自精神的孤寂,也就是对夫儿的思念!
祥林嫂是一个有感情的中国女性,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她不是木偶。
贺老六对她都很好,也很命苦,她不可能不想他!
“后来?——起来了。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别人会如此羡慕祥林嫂,祥林嫂会不受感染吗?她不会高兴自己的“好运”吗?不会感念贺老六的辛苦吗?不会“一日夫妻百日恩”吗?所以,祥林嫂也会希望得到丈夫的安危和照顾,还会常常想念他。
儿子阿毛很可爱,也很可怜,她离不开他!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 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口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各处去一向,都没有。我急了,央人去寻去。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如果不是经常想念儿子,如果不是心痛儿子的遭遇,她会如此不由自主地“无休无止”的向别人诉说吗?只是因为压在心头,让她难受,所以才时时想着,时时痛着,时时思念着!这样,祥林嫂也会“梦里依稀慈母泪”,也会感到失落和无助!
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都往往忽视别人的内心感受,甚至会嘲弄别人——鲁镇的男男女女每人安慰她,反倒笑话她,这是在“雪上加霜”啊!祥林嫂的心理怎能不灰心,怎能不寄希望于死后的世界!
当时的社会环境带给了祥林嫂精神的灾难,让她病死了丈夫,又让她惨死了儿子;作品中的“我”破灭了祥林嫂的梦想,让她失去了见到丈夫和儿子的精神寄托!祥林嫂的命运真的太苦了,她的精神备受折磨!他是在精神完全绝望的情况下离开人世的,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作为读者,我们又怎能不理解祥林嫂绝望的内在精神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