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成就写作
作者:河北固安一中 邢剑良 时间:2008/7/10 7:40:2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776
幽默,指“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辞海》)。它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 列宁语),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是艺术化的语言。所以,幽默是一门艺术,是一份才智,是一种力量,是以笑为表现形式的写作手法。幽默的文字使读者在繁重的阅读时能够会心一笑,从而对文章别有青睐,甚至爱不释手。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幽默的文字来呢?在这里,笔者为大家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一.活用反语
反语,即说反话,或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使原话语在文章的特殊语境中获得一种全新的相反意义,并因此增加其表达效果,制造出幽默情趣。例如: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少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文章对“清国留学生”的刻画可谓活灵活现,对其辫子不惜浓墨重彩的展开描写,反话正说,以美写丑,,倍显其丑,尤其是“标致”一词的运用,寓贬于褒,收到了独特的语言效果,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二.旧词新用
熟语(成语及俗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型性词组或短语。在写作中,如果我们能够别出心裁地“误用”一下熟语,赋予它新的新的意义,幽之一默,必然会令人在捧腹之余,获得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比如,
一片冰心【正解】冰心:心地纯洁。形容不慕名利,品行高洁。【歪解】冰:冰冷。一颗冰冷的心。例文:心要跳动,有热度,才证明生命的存在。如果冷若冰霜、冷酷无情,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人再漂亮,也只是一时的美丽;而热情和爱心,可以永恒。
一穷二白【正解】穷:工农业不发达;白: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形容国家基础差,底子薄。【歪解】穷:贫苦,朴素。白:皮肤白皙,虽然穿着朴素,但皮肤白皙。例文:对于女孩子,不患穷,而患不白。倘若细皮嫩肉,清澈见底,反而穷得纯洁,穷得可爱。青春就是护照,美丽就是本钱。瞄准时机,以“白”治“穷”,弄个富婆当当,亦未可知。(王豪鸣《歪解词典》)
东施效颦——效颦成名: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便有人将东施推荐到某娱乐电视台参加“模仿秀”PK大赛,最终哦东施因模仿美女明星西施最为逼真而一举成名,亦为名人。此后终日奔走在娱乐圈,接受采访,巡演,做广告,生命早已盖过西施。(刘云海《成语新编》)
又如网哉的《小学生股民的爆笑作文》:
我,今年11岁。由于爸爸和妈妈这两只“原始股”的结合,我这只“潜力股”在1996年正式“挂牌上市”了。
我一“上市”,就被家人争相“炒作”,我也因此养成了自以为是的坏习惯。6岁时,爸爸、妈妈这两“大股东”把我送进新的“投资环境”(幼儿园)。小班结束时,我身上的“投资泡沫”基本上被“证监会主席”——幼儿园老师给挤没了。刚上中班,妈妈就投巨资,让我与英语“重组”。可惜的是,我对英语实在没兴趣,一年以后就把它“PT处理”了。妈妈不得不同意英语从我这里“退市”。
一年级下半学期,妈妈重新发现了我的“投资价值”,给我买了很多书。我开始借着“股评”(字典)读“大盘”(书),并因此被评为“博览群书”奖,也算是收了根不小的“阳线”吧!到二年级时,妈妈的“监管”力度不够,一度“失控”,我的学习成绩几次“探底”。这次“利空”让我第一次收了一条“大阴线”。于是,我认真查找“违规行为”,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买盘”,坏的习惯索性“停盘”,争取做一匹“黑马”。通过努力,成绩终于有所“反弹”,成了一只“蓝筹股”。
我除了看“大盘”(课外书),偶尔也做“收盘作业”(投稿)。国家政策就是好,给我们小学生减负,这可是“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减持”一出台,“大盘”就“单边下跌”。争取8年以后,我这只被爸爸妈妈“基金重仓”持有的“潜力股”能与“北大”“清华”成交。
三. 仿拟化用
写作中,为了追求语言的艺术化、新奇化、幽默化,还可以使用仿拟化用的手法,即仿效现成的语言格式,或者诗词,或者俗语,临时机动的仿拟出新的语言。例如:
“山峦隐约,波光迷离,帆影点点,浪花层层,真是春涛与松风齐鸣,湖水共长天一色。”(叶晓山《雨中太湖》)
“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出,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暴发户爬上文坛,固然未能免俗,历时既久,待到藏书日多,藏钱日少的时候,便有做真的破落户的资格了。”(鲁迅《文坛三户》)
“乔很快就能有画问世,那些鬓须稀朗而钱袋厚实的老先生,就要争先恐后地挤到他的画室里来抢购他的作品。”(欧•亨利《爱的牺牲》)
第一例中,“春涛与松风齐鸣,湖水共长天一色”明显是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者借用其形别蕴新意,活泼灵动,颇具情趣。第二例中,用“小众化”仿拟“大众化”,虽然表达的仍是“非大众化”之意,却新颖别致,夹枪带棍,暗含讽刺,因为“非大众化”本可能是阳春白雪式的高雅艺术,一旦以“小众化”冠之,就有了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的味道,使读者不觉莞尔。第三例中“藏书日多”和“藏钱日少”,第四例中“钱袋厚实”和“鬓须稀朗”,相似的语言形式,构成鲜明的对比,妙语天成,颇是滑稽。
四. 夸张摹状
写作时,用细腻夸张的笔触描摹人或事物的情状,尽显其神,往往也能收到幽默的效果。“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周先慎《简笔与繁笔》)这样便相当于用“放大镜”去关照和表现摹写对象,必然收到令人在些许陌生中又倍感奇妙的幽默效果。例如:
“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弄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这是对陈奂生上城住店的一段描写,文章通过对陈奂生行动和心理的细致刻画,使人物形象得以漫画式的突显,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一个可笑又可爱的陈奂生跃然纸上,令人捧腹不已。
五. 巧兴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则无趣。在写作时,要尽量避免单调的平铺直叙,勿使人见头而知尾。恰如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所言:“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伏笔、抑扬、巧合等手法制造波澜,力求文章一波三折,妙趣横生,使人于平中见奇见巧,会心一笑。奇是出奇,出人意料;巧是巧合,合情合理。
例如在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向丈人借钱参加乡试,不仅被拒绝,还遭奚落蒙羞;如果范进因此不去乡试也就没有了后来的矛盾冲突,可范进偏偏要去,他觉得不去一试就对不起恩师的教诲;范进去乡试如果不中也就罢了,他偏偏中了;中了之后如果从此一帆风顺也便万事大吉,可他偏偏又狂喜得疯了;他如果从此疯癫一生,也就没有了续写的必要了,而胡屠夫一巴掌下去,他又清醒了。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层层叠叠,险象环生,在迭起的波澜中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科举制度对古代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以及当时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冷漠与势利关系,读者在读过笑过之后,不禁陷入深思。
以上笔者简单介绍了几种幽默写作的方法,仅资读者借鉴。“文章千古事,妙手偶得之。”相信有了幽默的文字,一定会使你的文章多一分灵动,少一分拘泥,多一分亲切,少一分隔离,多一分色彩,少一分苍白。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