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抱着一颗平常心参考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0/9 16:14:3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38
  稳定情绪  避免失常  
  高考临近,有的考生整日坐在桌前,看书看不进去,想做题,效率低下;还有的考生情绪不稳定,一会儿自卑,觉得自己这次不能考好,一会儿自信自负,觉得不用复习了,考得肯定不比别人差;还有的考生考前一个周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烦躁失眠。专家认为,这是一种考前综合征,必须及时纠正或改善,否则将影响高考的正常发挥。 
  专家认为,当考前出现了上述情况,首先要调整心态,在学习的时候,无论多么烦躁,无论记忆力多么不集中,都要以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一点一点地看下去,学一点就是一点,不懂的地方多问老师和同学,把压力转换为动力,坚持做到能够每天对自己说:“我今天又学到了一点新东西”。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还要注意休息,在休息的时候,不要再想着学习,拿得起,放得下,轻松愉快地玩一玩,听听音乐,把紧张的心情有效地放松一下。 
  失眠是学习压力在生理上的体现,要明白,这时的失眠只是暂时的,不是患的长年失眠症,只要摆正心态,失眠是可以克服的。另外,在睡前可以做几道题,但不要选太难的,不要使自己过度兴奋。如果实在睡不着,也不要大惊小怪,干脆利用这点时间,思考一下解法,也可以适当地通过药物来进行调节,如果不想吃安眠药,也可以喝点安神的牛奶,或者其他类似的食品。 
  出现了情绪不稳定,有自卑感,或有过分自信自负心理,这都跟信心有关,前者是自信心缺乏,后者是盲目自信。对此,我们要采取正确看待自己,妄自菲薄和轻狂自大都是不可取的,有自卑情绪的考生可以这样想,高考只是对于学生一般能力的考验,只要用心去做,在老师和家长的安排下,合理地利用时间,都会有进步的。自卑,往往是因为过于注重跟别人攀比造成的,事实上,高中阶段,人与人虽然有差距,但跟走上社会之后的差距来比就不算什么了,不必时时都跟别人较劲,互相攀比,搞得神经很紧张;对于自负的同学,也要看清自己,或许自己确实有成功的把握,但是能否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呢?有没有没顾及的地方呢?
  有的考生在考前几天打不起精神,学习动力不足,感觉没有理想,随便考都行。实际上,学习动机是指促发或推动学习活动进行的心理驱动力。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也影响着学习活动对个体素质的发展。研究认为,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动机强度呈反U型关系,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动机强度适中时,解决问题的效率才最高。 
  考生要找到自己的发力点,通过和父母、老师、同学谈自己的想法,也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量手段来测试自己的兴趣爱好,将学习和兴趣结合起来。高考是一个标准,只有通过了这个标准,才能被别人所认可,如果过早地强调自己的兴趣,而不顾客观现实情况,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就不可能在大学得到深造,所以要把高考看成是实现自己理想的一个过程和步骤。 
  出现临考恐惧症怎么办  
  为什么出现临考恐惧症 
  距高考不到一周了,每到这个时候,许多考生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发挥失常。专家认为,发挥失常是由于心理过度紧张造成的,那为什么考试时有人心理会过度紧张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导致考试中心理过度紧张的主要客观因素是考试时间。考试过度紧张与“考试”这一形式有直接关系。因为它要求在严格限定的时间内解答所给出的问题。时间是考试中最重要的限定条件,几乎所有“发挥失常”的同学都抱怨时间不够用。 
  第二,过分看重考试与个人前途的因果关系。把考试看作实现理想的唯一出路,背负着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一心想着“一定要考好!”这样,参加考试,看到题量大,若再碰到难题,马上惊慌失措,越急越慌,越慌便越答不上来,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第三,考前过度疲劳。特别是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质不好的考生,见到戒备森严的考场就怕,若考前又因复习而过度疲劳,考试时更容易心理紧张。 
  适应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当然不会任意改变,但考生对考试时间的适应能力却是可以通过人为的训练而改变的。许多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了不良的习惯,比如:每学习一会儿,便会找到各种理由起来活动,或是找书、找笔记本、拿几张纸;在家中会喜欢开着电视机或听着音乐学习,或者学习时喜欢开着门听别人讲话。这就使思维不集中,解题不专注,速度缓慢,一旦到了高强度、快节奏的重大考试中,就必然会感到时间快、不适应,心理过度紧张。有的考生感到考试中“不紧张”也是由此造成的。因此,我们应从平时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集中注意力迅速解答难题。比如有的同学在学习中经常习惯性地起立走动或分心于琐碎的事情时,可强迫自己立即坐下,专心学习。另外,在高考前,考生应自我督促,从小型模拟考试的形式中训练自己对考试时间的适应能力,甚至平时做练习题时也可自我模拟。实践证明,这种训练方法非常有效。语文题量大,不是对某些同学而来的。你答得多,他答得也多,这就要看平时训练做题的速度了。若实在碰到有一定迷惑性和隐蔽性的题,也可以改变一下答题顺序,把它放在一边先不做,转移注意力,克服焦虑带来的紧张感。 
  对考试期望值不要过高 
  考试前往最坏的方面想,考好考坏无所谓,毕竟考不上的大有人在,这是事实。而且行行出状元,这也是事实。要想到自己的失败,要允许自己失败,要放松自己,然后灵活自如地去表现。考试的成败不在于是否被高一级学校录取上,关键是能否获得自己能够得到的每一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父母的训斥,朋友的批评,容易给我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但他们毕竟不能代替考生到考场上答卷,决定胜负的还靠我们自己,还靠我们自己考场上的冷静、迅速和细心。考前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反而能坦然地接受最严重的打击,心理没有了包袱,就不至于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如某一题没做好或某一科没考好)慌了手脚而击溃了考试信心。其实,参加高考时紧张、怯场也是一种“恐惧体验”。若考前积极参加模拟”强化训练”,就可以发现缺点,锻炼胆量,使考试获得成功。还有,我们可自行强化这种“恐惧体验”。喜欢游泳的同学也许有这种体验:当你初次下水,水没过脚背、膝盖时,心理有些恐惧,再往深水处走,恐惧感增强,可多次反复试探后,胆量便大了。对考试,我们也不妨这样,回忆先前令自己最恐怖的三两次考试情景,尽量地将恐怖情形详细回想出来,让自己重复经历这一“恐怖”,这样慢慢地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头烦恼,恢复到自然适应状态。 
  考前要学会自我放松 
  考前三五天,大局已定,即使开夜车通宵达旦硬拼也不会出现大的奇迹了,欲速则不达。这时候可适当参加点体育活动,娱乐活动,尽量不去想复习考试的事。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可洗洗澡,看看电视或听一段轻音乐、听一首或唱一首自己喜爱的歌,或和家人聊聊天,说说笑话。第二天可提前到场,一来可好好休息一下,检查钢笔、铅笔、直尺、橡皮、准考证等带齐否,二来可观察了解考场情况,使心情及早稳定下来。此外,平常还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培养自制、勇敢、果断的品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从容不迫。由此看来,高考既是智能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平时学得怎样,就会考得怎样,实际上并不存在发挥“失常”之论。因此,不应怨天尤人,考得不好,是因为平时学得不好,练得不好;要想考出好成绩,那就从平时做起吧! 
  高考紧急情况如何处理 
  考试六招应急措施 
  1.丢失准考证时,有两种情况:考前丢失,本人写申请,中学、街道开证明到区县招办补办准考证;另一种是当天丢失,和考点校老师、带队老师讲清,先考一科,后补办。 
  2.忘带准考证时,需向考点校领导说明,下一场考试必须交验。不要回去取,因为迟到15分钟,就不能参加该科考试。 
  3.交通堵塞时,打“的”赶到考场,请成人用自行车带到考场或请民警帮忙。 
  4.违反交通规则时,出示准考证求得谅解。5.生病时,能坚持考试就尽量坚持考试,请考点校监考老师帮忙,到医务室紧急处理一下病情,争取回来继续考试,考试时间不延长。 
  6.考试当中发现试卷漏印、答题卡有问题,如不影响答题可不更换。 
  考试救急备药 
  高考期间往往有一些考生由于紧张或其他原因而生病,若能准备一些简单药品,应急使用,可保证顺利完成高考。 
  感冒:劳累、缺乏睡眠使免疫力下降,易犯感冒;使用空调者,室温过低,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更易感冒。可服用感冒清热冲剂,一日三次,每次一袋;或用藿香正气水,每次5至10毫升,一日2次;西药服阿司匹林(巴米尔),每次一片。 
  头痛:很多原因都可引起头痛,感冒、高血压、用脑过度引起的血管痉挛都可以引起头痛。对症处理,镇痛片、撒利痛为复方制剂,止痛效果较好,均可选用。 
  胃痛:过多冷饮,不规则进食、进食过快,都可引起胃痛,可服用颠茄片8至16毫克止痛,亦可服用胃舒平、乐得胃等。 
  咳嗽:感冒、气管炎、哮喘等都可以引起咳嗽,处理咳嗽可服用急支糖浆,川贝清肺糖浆,甘草片含服缓慢化解,常可收到良好的止咳效果。 
  胃肠炎:常由不洁进食引起,有恶心、呕吐、腹泻,重者出现低热。可服用黄连素,一天3次,每次3片。 
  痛经:一般在行经期间感到小腹及腰部微痛或不舒服,属正常现象。高考期间紧张劳累,常使痛经加重,可服阿司匹林或扑热息痛(必理通)一片。 
  中暑:由高热湿度过高引起,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预防应降温、保持空气流通外,应多饮水,穿松宽衣服。治疗可用风油精或十滴水。 
  失眠:过分紧张,无法抑制,可造成失眠。服用谷维素、养血安神及有调节神经作用的药,必要时服安定片。 
  阿司匹林等用于治感冒,止头痛及痛经;黄连素治腹泻;十滴水等防中暑,可作为最简单的急用备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