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精气神指数”是必修课——谈考试心态的调适
作者: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副校长 徐苹 时间:2008/5/8 15:53:2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49
我们说考试不仅是知识,智力,能力的角逐,而且是意志,心态和体力的较量。对于考试最大的遗憾不是水平的高低而是水平发挥的高低,而影响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是考生的心理状态,即所谓“精气神”。
影响考生心态的因素有社会舆论,家庭期望,学校影响,个人实力,试题难易和考生自我调适能力。一些学生怕考不好,受家长、老师的批评,被同学瞧不起,考试焦虑心态就会增强,造成心理和身体上压力过大。也有一些学生由于从小娇生惯养,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的性格,害怕困难。还有一些考生由于缺乏自我心理疏导的知识和能力而导致身心的不良反应,当遇到挫折时,会感到心跳加快,出虚汗等明显的身体症状。
当面临发展自己的关键时刻,人们往往都会产生焦虑心态,这是必然的,正常的,是一种有意义的、有意识的情绪反应,是一种“紧张”与“觉醒”。
正常强度的焦虑对于思维活动和智力发展有“增力”作用,适度紧张而不慌张,适度焦虑而不恐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获得理想的成绩。
考生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呢?
1、正面推动考试的动机。方向大于效率。忙要忙得有效果。考生动机欠缺就充满惰性,就会出现“茫然”,“盲目”的现象。通过长计划、短安排使考生明确每阶段、每周、每天的目标和任务,就会有充实感和成就感。模拟考试看到的差距并不是坏事,差距催人奋进,使自己在强化复习的过程中坦然面对丢分,从容保持宁静,智慧弥补欠缺,而不至于把错误带到考场上。
2、正面维护考试的意志。没有意志力就会萎靡不振,困顿的安顿者还是自己,考生要学会给自己以心理援助,要活在自己的生命里,在每一天创造自己的最佳表现。要变自卑自怨为自信自强,要变自暴自弃为自觉自律,要变自高自大为自尊自省。在挫折中重整旗鼓,在打磨中增强实力,面对考试跃跃欲试而越战越勇。
3、正面强化考试的理想。生活决定于态度,没有理想就没有精神支柱。一位考生没有精气神,是智商、“情商”和“逆境商”低下的反映。我对考生们说:考生出现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情绪是正常的,自然的;但是不怕你有负面的情绪,就怕你不能使负面的情绪产生正面的效应。如对自己模拟考试不理想的成绩,有人是生气,有人是争气;有人是愤怒,有人是奋进;有人是放弃的借口,有人是崛起的能量;有人只是后悔,有人却成为提醒;有人只是无奈,有人却成为突破;有人仅是害怕,有人却成为调整;有人仅是失望,有人却成为警觉;有人仅是忧虑,有人却成为兴奋;有人仅是烦躁,有人却成为提升;有人仅是压力,有人却成为动力;挫折是成长的催化剂,过多的焦虑和挑剔,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
作为我们成人应当做什么?
考试心态调适是个系统工程。构建考生周围和谐环境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亲子的和谐表现为考生对父母心存感激,知恩图报;而考生的清心寡欲依赖于家长的随欲而安,考生家庭要建构平和、清朗的环境,要在全家树立共识,“考试只是一次机会,而不是全部机会”。要减轻考生的压力,首先家长要宽解自我,不健康的心理来源于不健康的环境,要净化环境,排除外来干扰,让考生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全力以赴。
家长要排遣心理压力,化解心理纠葛,跨越心理障碍,解开心理“症结”,帮助考生分解压力,一吐为快。还要科学地安排生活,做到劳逸结合。父母和孩子都要树立生活的信心,要看到中考、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站,当走过去再回头看的时候,现在的经历真不算什么!
师生的和谐体现在凡有所学,皆成品格;信心是自尊心的内核,考生应当既有近期的高考目标,又有远期的人生目标。师生要相互沟通,统一认识,增进理解,改进方法,优势互补,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最终达到学校尽心,家长放心,考生安心的境界。
同学之见的和谐表现为互为益友,携手并进。
身心的和谐表现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稳重而不寡断,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
考生与环境的和谐促成修身养性,笑面考试。
我的一位学生曾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他每天都乐滋滋的。高考之前的几个月我看到他每天晚自习过后还唱着歌,跑着步,充满精气神,最后他以高分考上重点本科,现在又成为这所大学的学生会主席。他对我说“因为背负责任,才能真正成长。”
我们成人对待考生的理念应当是“你志在必得,我们全力以赴。你勇于探索,我们悉心规划。你勇于挑战,我们责无旁贷。你尽情展望,我们运筹帷幄。你放心托付,我们成就所愿。你专心致志,我们全情支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