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改革开放30年——高考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1/13 17:40:5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81
  高考,一般指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955年设立的高考,“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1977年,由于“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和邓小平决断的作用,中断11年的高考恢复。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全国500多万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而来的年轻人,经历了人生中最具变革意义之一的挑战。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1978年夏,610万人报考第二次高考,录取40.2万人。两届“幸运儿”在1978年春、秋分别入学。
  1994年,高校招生“并轨”改革启动。高校从此开始收取学费。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扩招数年来已经引发了众多高校的金融债务,以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等众多问题。
  2001年4月2日,高考取消年龄、婚否等限制。
  2006年,高考时间由每年的7月份改为6月份。
  直到现在,高考制度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发展。每一次高考,每一次变迁,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心。然而,一些弊端也逐渐凸显出来:高校学费上涨,贫困学子无力承担高额学费;大规模扩招导致高校负债运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全国高考录取线不一导致高考移民问题;各地眼花缭乱的高考加分引发关于公平性的争论。
  参加高考 兴奋得差点失眠
  -讲述人:邓焱-年龄:52岁-职业:公务员-高考时间:1977年
  小时候,我做梦都想成为一名大学生。没想到赶上首届高考,竟梦想成真了。
  那是1977年10月份,我得到恢复高考的消息,马上就去报名了。那天报名的人真多,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当年11月份,我参加了考试。虽然我之前参加过七八场各种类型的考试,但还是感觉参加高考不一样,很兴奋也很紧张。高考前一天晚上我差点失眠。到现在,都不记得考了什么题目、自己是怎么答题的了。总之,考完之后还在兴奋。
  学校通知要求1978年4月20号去学校报到,我兴奋得等不及了,18号就已经到了学校。闲着没事干,就在学校里四处参观,正好赶上打扫卫生,我也赶紧跑过去帮忙,弄得大家怀疑我不是学生。
  我们班里只有20名学生,最小的18岁,最大的28岁,年龄差竟达10岁。我处于中间,23岁。一年半的学习期间,我都非常认真,毕业后被顺利地分配到一所学校当音乐老师。
  考上大学 “免费午餐”没了
  -讲述人:姜峰-年龄:35岁-职业:媒体编辑-高考时间:1993年
  上大学之前,一提起大学生我总是很羡慕。因为当时考上大学,不但不交学费,还有生活补助、奖学金。
  不过1993年我考上兰州大学之后才发现,天下真的没有“免费的午餐”。学杂费要交,每学年350元;吃饭也要自己掏钱,吃一碗兰州拉面要7毛钱。从我们下一届开始,学杂费用就增加到了每年800元。1994年,高校试行招生并轨,不再区分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调节生,所有的学生都按照统一的标准交纳学费。
  那几年,物价上涨很快,四年的消费一年比一年高。到我们毕业时,拉面已经涨到1.5元一碗了。不过,我在学校的花费绝对属于偏下水平,四年花了1万多元。若是现在,1万元顶多够一个节省的学生一年的费用。
  毕业后,在那个大学生还算紧俏的时期,我很快确定了工作,从此我的生活发生转折。现在想想,觉得自己赶上了并轨前的末班车,还是很幸运。
  连续扩招 “大学生”贬值了
  -讲述人:靳立军-年龄:25岁-职业:在读研究生  -高考时间:2002年
  父母一直认为,考上大学就能捧上“铁饭碗”。 2002年,我也成为一名大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可是我的经历却让父母的观念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毕业的前一年,当他们从新闻上得知那年全国各高校的毕业生有300多万时,似乎感觉到我还没毕业“铁饭碗”就没有了,欢喜很快转为惆怅。
  2006年我毕业时,“毕业即失业”这句话开始流行。为了找一份比较好的工作,我又考了研究生。可谁知,今年毕业生人数又破了历史记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竟达到532万人。同学们常开玩笑地说,如果天上掉下来一块馅饼,被幸运砸到的人70%是大学生,20%是研究生。看起来研究生也满大街都是了,不由得开始为明年的毕业担忧。父母为了梦想中的“铁饭碗”也开玩笑地说:“你再继续读博士得了。”
  我当年的同学,要么怀着一腔壮志至今还在为出路蹉跎,要么屈就在低于期望值的单位,被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蚕食了理想和激情。还有一些同学同我一样,还挣扎在就业还是继续努力考博的矛盾中。
  扩招降低了大学入门难度,能让很多人有一个接收高等教育的机会,却让“大学生”这一金字招牌不再物以稀为贵。
  专家点评 由限制走向放开
  三十年来,为了更加完善高考招生制度,从考试内容、考试时间、招生体制、管理手段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更深入的改革。尤其是最近十年来,河北省依据省情,按照教育部的部署,从报名等多方面进行了稳妥、深入地探索和改革,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977年,恢复高考头一年,河北省某县便发生了集体舞弊事件。它反映了推荐制的残余及其对考试制的危害。不过这件事的真相很快被查清,并迅速严肃处理,成为全国废除推荐、恢复考试的奠基礼,为全国建立严密的高考秩序、惩治舞弊起到了作用。
  之后,河北又进行了很多探索和改革。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河北就实施了净化高校招生环境的多项措施。1990年后,河北提出的对高考试卷的安全保护等措施,对全国高考的安全防范建设提供了示范。河北省是公布高考成绩后填报志愿较早的省份,之所以多年来受到考生和家长的欢迎,得到社会的认可,因为我们还免费提供高考的一系列相关数据信息。
  恢复高考以来,河北省累计有800多万考生报名参加高考,为高校选拔输送合格人才300余万人。尤其是从1998年到2007年的十年,河北省共组织了350余万名考生的考试,而录取大学新生208万余人,是三十年录取总数的77%。
  不过进入21世纪以来,河北乃至全国考生逐年增多。随着全国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随之而来,人们的就业观念也产生改变,不少人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也渐趋多元化。(点评专家: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处处长吴迟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