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的另一种典型意义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1/14 15:13:5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49
阿Q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其实说白了就是给别人打工,干点体力活。体力活历来流汗多而来钱少,当然,阿Q除了能干些体力活,没有别的本事了,只能靠出卖体力吃饭。阿Q出身低微,低微到别人连他的姓名都搞不太清楚的程度,"他到底姓什么,不独未庄人的不清楚,就连他自己也茫然。只是在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叫他阿Quei。"这一切都说明,他的处境太糟糕了。
阿Q这个弱者在未庄是遭受嘲笑和鄙视的对象。有一回,阿Q说自己似乎是姓赵,和赵太爷原是本家。哪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结果挨了揍,赵家不准他姓赵,在赵家看来,你这样穷,没有资格姓赵,所以阿Q想姓赵的梦想是无法实现了。连姓赵的权利都保障不了,其它的权利就可想而知了。
在一个倍受欺负和冷落的社会环境里,阿Q很可怜,很无助,他的心理出现了毛病。他知道自己穷,便用"先前比这阔多了"来安慰自己;自己挨了打,便说这是"儿子打老子",用这样的"精神胜利法"来实现心理平衡;阿Q长了癞头疮,人们嘲笑他时,他开始用打架的方式来反击,可又常常打不过人家,于是又想出了和平的报复方式,说人家"不配……";阿Q赌钱,总输,偶尔赢了又中了人家设下的圈套,于是他便打自己,似乎被打的人是另外一个人,以此来解气。我想,一个人被不公平的社会逼成这个样子,真是令人心酸不已。想一想,对于阿Q这样一个两眼一抹黑,无援无助的弱者来讲,除了用这个办法来安慰自己,还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吗。这不是阿 Q 的悲哀,而是当时那个社会的悲哀。当时那个不公平的社会,很容易造就千千万万个阿 Q 。
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按说,追求爱情是阿Q 的正当权利。可是阿 Q 贫穷至极,以至于爱情的权利也被剥夺了,没有人肯嫁给他。但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内心里是多么的向往爱情呀。他对爱情不死心,但却对爱情摸不到门。于是,闹出了跪着向吴妈求爱的笑话。其实,跪地求爱并无不妥,关键是他说话失了分寸,他对吴妈说:"我和你困觉!"这不是要强奸人家吗。为此,阿Q 遭了赵秀才一顿大竹杠,罚了款,被赶出了赵家的门。从此以后,未庄再也没有人请阿Q干活了。为了美好的爱情,阿 Q 损失实在是太大了。后来,阿Q不满足现状,想造反,想革命,其实阿Q并不知道什么是造反、什么是革命,他只不过想改变命运而已,结果是人家不准。最后倒是稀里糊涂地当了一个替罪羊。一个弱者去当替罪羊,太不奇怪了。
对于阿Q这样一个人,我们总是把他与批判二字联系在一起的,当然,这没有错,批判当时的社会也好,反思民族的劣根性也好,都有其认识价值的。但是,我想,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取决于其批判精神的强弱,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人们对弱者的态度,取决于人们的人文关怀意识的好坏。
一个对弱者都不同情的社会那是一个不成熟的社会,畸形的社会,甚至是可怕的社会。翻开世界文明史,很容易从中找到例证。从这一点讲,同情比批判更重要,更具有建设性意义。当弱者被更多的人同情和帮助的时候,社会就会变得很漫馨、很和谐、很善良。当弱者变为强者的时候,社会也就进步了。如何对待阿Q这个典型人物,确实反映了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阿Q从一个角度拷问着我们的灵魂和价值取向。因此,阿Q的典型意义不仅仅代表阿Q精神,更重要的典型意义是阿Q属于弱者的代表,以及我们对弱者的态度。也许,当我们在痛快淋漓地鄙视、嘲讽、批判阿Q及阿Q精神的同时,却失去了更为宝贵的东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