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何词性、何用法——高中教材文言虚词注释探微
作者:湖南炎陵县第一中学吴洪波 戴诗金 时间:2008/11/19 16:05:4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742
例1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韩愈《祭十二郎文》)教材注释:【其】语气助词,这里表示反问语气。(见人教2006年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58页)
例2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国语•勾践灭吴》)教材注释:【其】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见人教2004年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90页)
例3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教材注释:【其】加强反诘语气的副词。(见人教2004年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87页)【其】难道,表示反问语气。(见人教2006年版课标试验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第36页)
语气助词与语气副词的区别主要可从位置和用法(含义)两方面去辨别。文言语气助词一般位于句末,除极少数(如也、乎)可位于句中表示停顿外,其余都位于句末,表判断、肯定、陈述、疑问、反问、感叹、推测、限制等语气。除表判断、肯定的语气可以不译出外,其余的一般都可以译出现代汉语相应的词语。“其”作为语气助词时读jī,在中学课文中很少见,表疑问语气常附在“彼”“何”之后,可译为“呢”“吗”如“彼人是哉,子曰何其?”(《诗经•魏风•园有桃》)可译为:“那人说得对么,你自己认为怎样呢?”文言语气副词一般位于动词、形容词或句子前面,常表推测、希望或祈使、商量、反问等语气。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岂”“难道”,如例1句可译为:“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以上3个例子的“其”都位于句首,都表反问语气,都可译为“难道”,都应归为语气副词。例2与例3的注释虽有所不同,但可互为补充,将“其”归为语气副词是正确的;而例1的注释将“其”归为语气助词是错误的。
二、 是疑问代词,还是语气副词
例4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教材注释:【彼恶(wū)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见人教2007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166页)
例5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教材注释:【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也就是无所待。恶,何。(见人教2006年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69页)
例6 猝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孟子见粱襄王》)(见人教2007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172页)
“恶(wū)”用在疑问句或反问句中,都可以译为“哪里”“怎么”,此种情况“恶”究竟是疑问代词,还是语气副词,关键要看其所在的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是疑问句则应属于疑问代词,是反问句则应属于语气副词。而疑问句、反问句的界定主要应看所表达的意思是否在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在句中的是反问句,不在句中的是疑问句。如杨伯骏、田树生编著的《文言常用虚词》就将“且王攻楚,将恶出兵?”的“恶”归为疑问代词,代地点。全句译为“而且王攻打楚国,准备从哪里出兵?”将“彼恶敢当我哉!”这反问句的“恶”归为表反问的语气副词,全句译为“他哪里敢抵挡我呢?”
例4句可译为:“大王对百姓认为您吝啬不要感到奇怪,用小的换大的,他们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最后分句表达的意思是“他们不知道您的用意”。很明显,句意已在句中,此句是反问句,“恶”应是表反问的语气副词,而不是疑问代词。例5句可译为:“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此最后分句是反问句,也是宾语前置句,“恶”作了“待”的宾语,可译为“何”“什么”,应是疑问代词。例6句可译为:“(粱襄王)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全句表达的意思不在句中,属疑问句,“恶”译为“怎样”,也应是疑问代词。
三、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还是介词兼指示代词
例7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教材注释:【兴焉】在这里兴起。兴,起。焉,还有下面“生焉”的“焉”,都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或“在这里”。(见人教2007年版课标试验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49页)
例8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屈原《离骚》)教材注释:【焉】于彼,在那里。(见人教2006年版课标试验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第18页、人教2000年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32页)
例9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韩愈《师说》)《2003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这种“焉”字,通常称为兼词,即表示“于+是”的意思。(见《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9期第43页。
“焉”相当于“于之”(“之”常指代人或物)、“于是”(“是”常指代处所),吕叔湘的《文言虚字》将其归为代词,而杨伯骏、田树生编著的《文言常用虚词》则将其归为兼词,指出:“‘焉’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之’的作用,相当‘于是’‘于之’。可译成‘在那里’‘从这里’等。”宛志文主编的《汉语大字典》也指出:焉“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可见,类似例7的“焉”将其归为兼词,且是介词兼指示代词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例7句可译为:“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从译文看,“焉”的含义教材解释没有错,错就错在将其用法归为“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正确的说法应是“介词兼指示代词”。这样,既与句子的实际含意相符,其用法和含义也能自圆其说。
“焉”相当“于之”“于是”,是介词兼指示代词的用法,还可从例8、例9的注释和句意中得到证明。例8句可译为:“赶着我的马车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低啊,奔驰到长着椒树的的山岗才暂且在那里休息。”例9句可译为:“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学习向他们请教。”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