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花轿”送“新娘”——作文构句艺术例谈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2/16 15:52:3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74
著名作家孙犁在《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一文中把文章的内容形象地比喻为一个美丽的“新娘”,而把好的语言比喻为“花轿”,美丽的姑娘总不能让她坐牛车走吧,要用花轿送出去,就得锤炼语言,“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语言,如同画家调色盘里的颜色,善于驾驭语言的人就像画家调配颜色一样,熟练地调谴语言文字,并巧妙地加以排列组合,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用心锤炼出一篇篇清新活泼、情文并茂的妙文佳作来。
那么,语言要怎样排列组合,用心锤炼才能显示其艺术魅力呢?下面试从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等方面来探索其规律和方法。
一、多用短句和口语。
短句简捷明快,口语生动活泼。写文章应尽量选用短句和经过提炼后的口语。构造短句的技巧通常有:
1、变合叙为分叙。
如:穿大街,过小道,钻胡同,绕窄巷,到了家门口。(贾平凹:《一位作家》)而不说:“穿过大街、小道、胡同、窄巷……”作家分开叙述,巧配动词,既表现了行走的路线,使语句活泼,富有情感。又如:“他们不明白,那家电视有,洗衣机有,打的什么架?”(同上)而不说:“他们不明白那家有电视机洗衣机,”作家有意把并列成分拆开分叙,既化短了句子,又强调了“那家”的“有”。
2、跳跃式意合法。
如:“房间里,布幔拉开三道,三代界线划开;一张木床,妻子,儿子,香甜了一个家庭。”(贾平凹:《五味巷》而不说“……一张木床供妻子、儿子和他休息……”原句中都有意省略动词,作叙述的大跳跃,用不完全句和意合法形成短句,读者自明语意。作家还有意突破了平常在并列的词语之间使用顿号的习惯用法,改用逗号,从而延长了停顿时间,使用句子由紧变松,平添了与读者交谈的口语语气。
3、单句化分句法。
如:“他眼泡常是红肿的,那是熬夜熬的;他的嘴唇是黑黄的,那是抽烟抽的。”(贾平凹:《一位作家》)而不说:“他熬夜熬得眼泡常是红肿的,他抽烟抽得嘴唇常是黑黄的。”原句采用四个分句,比两个带补语的单句,显然要短小流畅得多。
4、 提顿法。
如:“他呢,一辆自行车,除了铃不响浑身都响;一件夹克,翻过来也是穿,翻过去也是穿。”(同上)而不说:“他的一辆自行车……,他的一件夹克……”提顿法(加标点,改换虚词,断开)使句子由长变短,由紧变松,适应了全文题旨情景的需要。
二、化常式句为变式句。
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同一意思,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也不完全相同。为了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人们常常使用变式句来表情达意。
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如写成“遍地都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眨呀眨的眼睛的、像星星的野花”,就冗长拉杂,索然无味了。原文采用变式句,将定语“还眨呀眨的”,单列后置,变长句为短句,不仅使语言简练活泼,而且充满活力和情趣。
又如:她一手提着竹竿,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个乞丐了。(鲁迅:《祝福》)这里,鲁迅先生也是采用将定语(“空的”、“下端开了裂”)右置的方法化长句为短句,将一个精神崩溃后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刻划得入目三分。如写成:“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个乞丐了;一手提着一个内中装有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三、虚实构句法。
事为实,理为虚;景为实,情为虚;形为实,神为虚;直接
记叙,描写为实,间接叙述,描写为虚。虚实构句法即借用某种或几种修辞手法化虚为实,以实写虚以收到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1、运用词语移用的手法构句。
如:拧成的细绳又长又匀,一头系住了黎明,一头系起黄昏。(赵彦龙《奶奶的小拧车》见92年7月《作文》)小作者巧妙地将写实的“系”与虚义的“黎明”、“黄昏”相接,虚实相生,增加了语言的活力,丰富了语言的意蕴;我们从中不仅读到了奶奶夜以继日拧绳的艰辛,也读到了孙子对奶奶的真挚感情。
又如:奶奶的童话,连同那拧车的歌,一块为我编织了睡意,把我送到一个星星与蝙蝠酿造的梦境中。(同上)童话同拧车的歌“编织”睡意,星星与蝙蝠“酿造”梦境,这近乎童话般的组合,似乎不合情理,然而这恰是虚与实的巧妙衍生,形与神的自然交融。从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奶奶对孙儿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
2、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构句。
如:请看,这座飞跨大桥,如一架巨大的古琴搁在南北龟蛇两山之上。桥上车如流星,犹似一曲现代的《高山流水》的美妙音乐——在蓝天下奏鸣;一边撑起了高耸的黄鹤楼,一边牵来了秀丽的晴川阁,既接古琴台,又挽莲花湖,山光水色,高厦峻楼,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李德复:《澳门小姐碰到个武汉伢》)这里,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眼前的景物长江大桥与周边景物连成一片;将实(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与虚(大桥的功用与相关的历史传说)融为一体,字里行间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在惊叹三镇巨变的同时,也品味到了楚文化的丰富底蕴。
3、运用反复顶针的手法构句。
如: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伏契克:《二六七号牢房》)这里,作者运用反复顶针的手法,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具体,表现了牢房的狭小,单调和令人窒息的气氛;从而揭露了德国法西斯摧残革命志士的滔天罪行,表现了革命志士坚贞不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骈赋式构句法
古代的骈赋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音韵的和谐,注重文彩。骈赋式构句法即采用对偶、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构造整句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构句要注意不要刻意追求形式,而重在内容的深刻含蓄,做到形神兼备,情文并茂。
如:春天和青春,这是生命中两片最美的风景。春天铺展在我们身外,处处充满了生机;青春涌动在我们体内,时时鼓荡着活力。
这是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构成的整句。全句紧扣春天和青春相似的特点,揭示出它们共同的魅力,激励人们要像迎接春天一样去迎接青春,要像珍惜春天一样去珍惜青春,双重的意蕴,一样的主旨,耐人寻味,催人奋进。
又如: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年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五十年像一首歌,有低音也有高音;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乐曲渐趋高潮,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时代!
这一语段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把伟大祖国五十年坎坷而又辉煌的风雨历程浓缩成一段整句,字里行间,充满诗情画意;和谐的节奏中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