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三题:武汉的浪漫·南京·重庆印象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2/16 15:54:2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596

  武汉的浪漫   文/刘醒龙
  资料里说,我所居住的城市武汉有一百几十座湖泊,可是现在能统计出来的只剩下二十几座了。回想起来湖泊的消失曾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久了也就司空见惯,甚至还没等到它消失,就不大记得它波光粼粼的样子。湖泊变成历史资料、变成由一座座高楼垒起的碑记深处的往事,我们才想起来,然后开始寻找造成湖泊丢失的原由和肇事者。
  实际上丢失湖泊的事主是我们每个人,因为湖泊事关一个人的性情。
  没有湖泊的城市性情总难天成。城市失去水色以后,宛若一个五年病龄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只能在朦朦胧胧、恍恍惚惚的夜色中假借着霓虹,掩饰光天化日之下的焦黄与土灰。在电光人气的感染下,矫情的城市仿佛真的风流倜傥起来。我们都不喜欢矫情,可我们时常不能分辨这种东西,总是将它作了真情。霓虹灯下的美丽其实很靠不住,它不是真实,充其量不过是在暴发的物质基础上的奢侈。
  从远古进化而来的条件,决定了人的基因里永远包含着对水的依恋。城市的初始,何曾远离过河流湖泊!城市壮大了,人的雄心也起来了,湖泊再大再秀丽也只能乘上白云黄鹤飘渺西去。幸亏东湖比人的雄心大,也幸亏还有一条更大的长江,我们的城市才不至于彻底地失去迷人的神采,以及那些能焕发出浪漫风情的神经末梢。也许还因为这些江湖太出众了,最愚蠢呆笨的人都能感受到它那神韵的不可替代,从而将其改造山河的巨手挥向了别处。
  一座西湖让杭州城的古今完全沉浸著名诗画里,一座东湖更让武汉三镇英姿横空出世。从西安来的一位朋友面对着我们的东湖,就像我们面对大海一样,他喃喃地说,这哪里是湖,分明是海嘛!那一刻里我突然很惊慌,如果没有东湖别人还会为这座城市惊叹吗?在香港,我曾经在不同的光艳下数度长时间地打量着那闻名于世的浅水湾。最终的结论只有一个:真正动人的是那一湾多彩多姿的海水。水的浩荡壮阔让城市总在引为骄傲的那些矫情的东西变得微不足道,仿佛虚化了,林林总总的建筑物看不大清楚时,反而获得了它本来没有的灵魂,并使那只是为了扩大消费的浪漫城市,变成了能够驱动精神的城市浪漫。在浅水湾在西湖我都曾遐想,如果城市的湖泊没有消失,一处处的浅水湾也许就在我们的街头巷尾。没有湖泊的城市里,女人往身上喷洒再多的香水也闻不到自己的芬芳,她们想不通香港那儿流行的品牌,为何在自己身上不吃香,她们朝思暮想遥望南方,就是没想到宽阔水面升腾起来的甘露,是香水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一座湖泊是城市的一双秀目!
  一座湖泊是城市的一窝笑靥 !
  一座湖泊是城市的一只美脐!
  对于城市,湖泊是一封永远也读不够,越读越不懂,越读越深情的情书。1998年夏天,我在大连遇上一场空难,从破碎的麦道飞机里再生一样逃脱性命出来,内心深处的阴影让自己的目光看着哪儿都是可能的陷阱,举手投足之际虽然胆不颤心不惊,却也离此不远。那样的时刻,朋友们拉上我去了远郊的道观河水库。多少年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水,蓝处像蓝,绿处像绿,纯洁就是纯洁,情愫就是情愫!水面很宽,那天早上,船将我们载了几里后,一群男人的打赌看谁能游回去。突然之间我站起来扒光了衣服,在众人的一片拦阻中,越过船头跃入水中。后来我一直在想到底是谁驱使我如此冲动!大湖大水对我已是久远的感觉了,很多次在遥望它们时我甚至认为自己已经不太可能有横渡的能力了。事实的结论是我并没有太为难自己就做到了。独自从岸边的水里站起来,心中的阴影已经不见了,回望那已成彼岸的模糊景物,蓦然觉得从此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也挡不住自己。水性的一切太有魅力了,城市也是如此,有了湖泊作为灵气,千里万里千载万载也有人潮奔涌而来。为水而去的人,水最终送给了我们一世绝代的情缘。
  浪漫本是生命体之间互为区别的光彩之处,城市物化的遮蔽,消褪了它的本色。一群群人行走在大楼与大街之间,无论怎样地特立独行也还是各类人在各自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有的洒脱早就在这类角色的确定之中。只不过有了某种法则的规范,但凡在这合适的空间里,明丢一个媚眼,暗赴一个约会,就都被归在浪漫的范畴里,让浪漫成为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与托词。回头再看那位用诗的意境来设计一个国度的毛泽东先生,对长江的十二次横渡,何只是极目楚天舒!在那些被江水泡着的时间里,只有将他认作是一位浪漫王子,才能从道理上说得过去。这一点正是他从此不被人忘记、不被人混淆的地方。在阳台上听渔舟唱晚,出门数步就能凭着江涛闲庭信步。城市生活里应该重现往日湖泊的辉煌!不只是为了在洪水来时帮忙多蓄几场渍水。湖泊的清凉正可以平熄城市虚火,抹去躁动,扬起真性情。好水如天命,面对水时人能感应到过去未来的真实与预兆,并将生命的底蕴焕发出来,这时,灵魂里的浪漫就可以同城市交融在一起。那样的城市会很动人,当然,那样的灵魂更动人。

  南京  文/余秋雨

  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许多事,本来属于全国,但一到南京,便变得特别奇崛,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历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那样具有文化素养和政治见识,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艳丽色彩?历代农民起义多得很,哪像葬身紫金山的朱元璋和把南京定都为天京的洪秀全,那样叱咤风云,闹成如此气象?历代古都多得很,哪像南京,直到现代还一会儿被外寇血洗全城,一会儿在炮火中作历史性永诀,一次次搞得地覆天翻?
  中华民族就其主干而言,挺身站起于黄河流域。北方是封建王朝的根基所在,一到南京,受到楚风夷习的侵染,情景自然就变得怪异起来。南京当然也要领受黄河文明,但它又偏偏紧贴长江,这条大河与黄河有不同的性格。南京的怪异,应归因于两条大河的强力冲撞,应归因于一个庞大民族的异质聚汇。
  这种冲撞和聚汇,激浪喧天,声势夺人。因此,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玄武湖边上的古城墙藤葛拂拂,明故宫的遗址仍可寻访,鸡鸣寺的钟声依稀能闻,明孝陵的石人石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庙的店铺重又繁密,栖霞山的秋叶年年飘落,紫金山的架势千载不移,去中山陵、灵谷寺的林荫道,永远是那样令人心醉。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我多次对南京的朋友说,一个对山水和历史同样寄情的中国文人,恰当的归宿地之一是南京。除了夏天太热,语言不太好听之外,我从不掩饰对南京的喜爱。
  心中珍藏的千古名诗中,有不少与南京有关,其中尤以刘禹锡的《石头城》为最: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一千多年前的诗人已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再加上一千年,南京城实在是气可吞天。

  重庆印象  文/赵翼如

  从杏花春雨的江南乍到山城重庆,就像喝惯了淡而绿的清茶后,忽然端起了浓而黑的咖啡。
  于是,我眼前出现了重重的雾。天空、房舍、泥土、石头,到处是眩目的灰白色,仿佛照相机漏了光。连清朗的月亮,也变成一团昏黄的光晕。雾里的山城,像一个隐隐绰绰,看不真切的梦。
  秋日的一天,我真切地向它走近了。远远的,只见一个灰色的庞然大物,矗在茫茫空间,看不出明显的轮廓。晨雾,正迷蒙地萦绕着。
  街上,几乎不见一辆自行车。大概在这儿骑车,得有点飞檐走壁的本领罢。行人走路都很匆忙,眼神显得急切。也许因为高高的坡度,叫人无法悠悠闲步?难得有直喘粗气的大胖子,一个个似乎精干利索,眼睛黑而亮,常用凝聚的目光看人。面部线条突出,与那多棱角的山岩正相协调。噔噔、噔噔,他们爬坡那么轻松,倒像踏着二拍子的音乐节奏。
  昔日的滑竿不见了。我跨上重庆特有的城市交通工具——缆车。上百级的石阶,七八十度的陡坡,我有点透不过气。一口气还没透过来,缆车已到达坡顶啦!
  还有惊险的“天上飞”呢!那是过嘉陵江的索道。两根长长的索道,横空越过开阔的江面,架在两岸高高的山头,颇有一点“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境。当然不用人去攀了,只须走进可容数十人的“天车”里,“天车”就会顺索道缓缓滑行。于是,我从嘉陵江上空“飞”过——
  江面上漂浮的,不是点点帆影,而是绝少诗意的货轮,岸边是一排排起重机。几幢未完工的建筑物矗立着,切割着灰蒙蒙的天。灰色、棕色、黄色,三种颜色交错,像一张描画在粗糙纸面上的铅笔画,基调是凝重的,形象是立体的。
  我想起江南的水乡。那平缓的小路。那清澈的小河。静静地,倒映着垂柳的小屋。桥是小的,飘荡在水上的采菱盆更小,空气沁甜,叫人想用舌头去舔它。色泽是淡雅的,调子是抒情的,却只是一组平面的剪影。
  雾,山。灰褐色的“雕塑”。莫非这就是重庆的特色?   
  傍晚,当地朋友陪我在长江大桥散步。天渐渐黑了,华灯初上。我们不觉走到南桥头。忽听主人一声喝:“停步!向右——转!”
  我扭过头。一个极美丽的世界,在我惊奇的眼前突然展开了——
  何似在人间?
  是星星的家族,从天涯海角聚拢来开什么盛会?
  满城灯火,向我蜂拥!
  这是一个观夜景的别致角度。人们通常上枇杷山鸟瞰,这儿却可仰视、俯首、左顾、右盼。
  再宽的银幕,也无法显示出它的深邃与广阔。
  它有它自个儿的神气。我看过长安街的灯火,华美,却少几分自然。往往一直线地站着,好像兵士站队。香港太平山的夜景倒映海中,奇妙,但显得轻浮。一如万花筒,旋出千百个图案,虚虚幻幻陈列在眼底。山城的灯火,则像宇宙漫不经心地扔落的珍宝,疏密有致,神
  韵天成。它们随随便便地挂在山顶,铺在山腰,洒在江心,错错落落的闪光音阶,组成了华彩乐段的旋律,又使人联想起修拉的点彩派油画……
  整个城市仿佛是由透明的玻璃球建造的。江水分解着玻璃球,散成一千个碎片。一圈星红,一环嫩黄,一柱青碧……   
  万家灯火,拧亮了一个白昼,却一洗白昼的灰容。哦,山城的特色,究竟是雾的灰影,还是灯的透明?
  大自然给它塑造的性格,是岩石。却又用花朵与青蔓衬托了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