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出2008年国内国际十大新闻
作者:不详 时间:2009/1/2 21:14:50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1176
这不寻常,来自于我们经济社会生活所面临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不平凡,来自于我们万众一心,攻坚克难,书写着前进道路上的辉煌。
2008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中国人经历了大喜大悲,但仍然坚定前行。
推进改革谋发展,辞旧迎新向未来。盘点2008,我们感慨万端;面向2009,中国充满希望。
新华社评出2008年国内十大新闻(以事件发生时间为序)如下: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交通运输严重受阻,电力设施损毁严重,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516.5亿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同抗击雨雪冰冻灾害。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3月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了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组成了新一届政府。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2008年3月14日
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实施打砸抢烧,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18名无辜群众遇难,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这起暴力犯罪事件是达赖集团及其“藏青会”操纵的所谓“西藏人民大起义运动”组成部分。当地政府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平息事态和处置了事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力克时艰,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
2008年8月8日至9月17日
第29届奥运会8月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名运动员刷新了38项世界纪录和85项奥运会纪录,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奥运会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残奥会9月6日至17日举行。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刷新了279项残疾人世界纪录和339项残奥会纪录。作为东道主,中国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作出了巨大努力,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9月初,甘肃等地多起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调查发现,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其他一些品牌奶制品也存在此类问题。国家启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响应机制。国家质检总局和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些领导干部引咎辞职或被免职。患儿获得了国家免费治疗。国务院专门审议通过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9月25日晚,载有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27日16时41分至17时,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漫步,并在太空中展示五星红旗。28日下午,“神七”返回舱成功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三位航天员自主出舱。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应对挑战、保持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11月3日至7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率海协会协商代表团访问台湾,这是海协会领导人首次访问台湾。两会最高领导人首次在台北举行会谈,就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直接通邮等签署协议。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从12月15日起,两岸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以及台北、高雄、基隆等多个城市同时举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邮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重大进展。
2008年12月18日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步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新华社评出2008年国际十大新闻(以事件发生时间为序)如下:
一、油价大起大落牵动全球神经
1月2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首次触及每桶100美元大关。此后,油价一路飙升,到7月11日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此后,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市场投机活动减退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大幅回落。12月19日,纽约市场油价跌至每桶33.87美元,为近5年来的最低点。
二、缅甸遭风暴袭击损失惨重
5月2日至3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缅甸5个省邦,造成约8.45万人丧生,5.38万人失踪,1.94万人受伤,735万人受灾。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多亿美元,约占缅甸国内生产总值的21%。灾害发生后,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提供各种援助,帮助缅甸开展救灾与重建工作。
三、泰国政局持续剧烈动荡
5月25日起,人民民主联盟(民盟)举行大规模反政府集会,指责总理沙马是前总理他信代理并要求他下台。8月26日起,民盟的支持者占领总理府。9月9日,宪法法院判决沙马违宪而剥夺其总理职务。9月17日,人民力量党副主席颂猜当选总理,但仍遭民盟反对。11月下旬,民盟的支持者包围国会,占领机场。12月2日,宪法法院判决人民力量党等3个执政党贿选罪名成立,颂猜下台。12月15日,民主党主席阿披实当选总理。
四、朝核问题一波三折
6月26日,朝鲜在推迟近半年后宣布提交核计划申报。美国同日启动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将朝鲜除名的程序,但后又以“核申报需要验证”为由推迟除名。8月26日,朝鲜宣布停止去功能化工作并着手恢复宁边核设施。10月11日,在朝美达成验证协议后,美国宣布将朝鲜从“支恐”名单中除名;朝鲜随即恢复去功能化工作。11月12日,朝美围绕验证的分歧公开化。12月11日,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团长会未能就验证问题达成一致,美国宣布将“重新考虑”对朝政策。
五、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
8月8日至24日、9月6日至17日,第29届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先后在北京举行,参赛国家和地区及运动员数量均超过往届。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有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和贵宾,达到历史之最。东道主中国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作出了巨大努力,实现了“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的承诺。
六、俄格冲突加深俄与美欧对立
8月8日,格鲁吉亚军队向寻求独立的南奥塞梯的首府茨欣瓦利发动进攻,俄罗斯以保护当地俄维和部队和俄公民为名出兵反击,俄格爆发武装冲突。俄格冲突是在北约东扩步步紧逼、俄战略空间受到巨大挤压的背景下,俄向美欧宣示将全力维护本国利益的重要行动,也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第一次对外用兵。俄随后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虽经法国调解,冲突只持续了5天,但美国、北约和欧盟对俄出兵格鲁吉亚反应强烈,俄与美欧矛盾加深。
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
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告破产,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全面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就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支持经济增长达成一致。峰会前后,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推出大规模金融救援和刺激经济计划,以稳定金融市场和防止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
八、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
11月4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在总统选举中以较大优势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他在竞选中以“变革”为口号,强调结束伊拉克战争、实现能源自给、实行保障中产与低收入阶层利益的税收政策和普及医疗保险等,并承诺实现党派团结、在国际上重建同盟关系、恢复美国领导地位。鉴于美国当前正面临严重金融危机并深陷阿富汗、伊拉克的两场战争,提振国民经济和保障国家安全将成为奥巴马就任后的两大挑战。
九、印度孟买遭受恐怖袭击
11月26日至29日,印度孟买发生持续59个小时的恐怖袭击事件。一伙自称“德干圣战者”的恐怖分子向孟买10处重要建筑和设施发起攻击,与印度安全部队展开激战,并在泰姬玛哈酒店、奥贝罗伊酒店和犹太人聚居的纳里曼大楼内劫持多名人质。袭击事件共造成172人死亡,293人受伤,死者中包括多名外国人。这次事件的发生,再次敲响了国际反恐的警钟。
十、以军空袭重挫巴以和平进程
12月27日,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轰炸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加沙的多处机构和设施。以军方称,此次行动是对哈马斯频繁向以发射火箭弹和炮弹的回击。截至目前,以军空袭已造成至少345人死亡、1600多人受伤,成为自1967年中东战争以来最血腥事件之一。以军此次空袭使巴以和平进程遭受重挫。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