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新闻素材在高考复习中的妙用
作者:田春林 时间:2008/4/4 6:05:0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19
另外,在高考作文中,将最鲜活的热点时政融入高考作文中既是一种时尚,也是取胜妙法。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考作文如果没有鲜活素材,没有文采,语言平平淡淡拖沓疲软,即便有深刻的内容,恐怕也是难以打动阅卷老师得到高分的。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说,新鲜的、有文采的文章能够刺激人的大脑皮层,给人带来阅读兴趣。
在高考中,如何采集新鲜元素,增添文采,让人陶醉,赢得高分呢?本文将带领同学们从“读新闻、解新闻、用新闻、练新闻”等几个环节着手,例谈如何巧妙高效地利用新闻素材。
读新闻
较短的新闻易读易懂,对于稍长的、既难读又难懂的新闻,可以鼓励学生将其进行摘编,摘编的过程既是提取重要信息的过程,又是训练缩写文章的过程,可谓一举多得。请看下面一则新闻:
近日,“水木年华”歌唱组合通过央视“共同关注”栏目的“圆梦行动”向甘肃省会宁县的两位贫困学子进行了资助,并为“圆梦行动”创作了公益主题歌《给我一双翅膀》。
此次受资助的是甘肃省会宁县大沟乡新坪村新张社张海涛、张娟霞兄妹。张海涛、张娟霞的父亲于八年前病故,母亲一个人把他俩拉扯大。今年,哥哥张海涛以587分考取了兰州大学,其实,去年他就已经考上了大学,因为凑不够学费而放弃了,妹妹张娟霞考了535分,同样考上了大学。两位歌手被张海涛和张娟霞兄妹俩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他们决定给兄妹俩每人捐助8000元,并表示要负担兄妹俩四年大学的全部费用。
在同记者对话的时候,兄妹俩都很腼腆,很长时间才会说出几个字。他们告诉记者:“‘水木年华’很有吃苦精神,帮我们拔麦子、挑水,还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他们很厉害,既考上了最好的大学,还成为了歌星。我们要像他们一样有本事。”(注:原文近2000字,笔者对其进行了摘编)
解新闻
对任何一则新闻,每个人都应该有所感触,无论是多还是少,是缜密还是松散,是真知灼见还是泛泛而谈,都是同学们真实的思维过程,都值得珍视。把这些感触写出来,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停积累,假以时日,定能提高思维的含量和质量,进而增强作文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文章的含金量。试看笔者对以上这则新闻的分析:
这则新闻可以说与考试密切相关。每年高考结束后,怎样资助贫困大学生都会成为新闻热点,帮助他们冲破命运的阻挡,完成对知识的渴望是众多好心人的共同心声。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在这些好心人中间,还有很多热心公益活动的演艺界明星,他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和号召力共谱一曲互帮互助之歌。对此我们每个高中生都应该有所感触,将其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用新闻
怎样把解读后的新闻变成自己可以利用的素材,内化成自己“招之即来、来之能用、用之能新”的技能,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学习、运用。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提取信息”、“回放画面”、“点击关键词”等方法,将自己的感悟做一些分门别类的整理和积累。这样既能锻炼自己解答语用题的能力,也能帮助自己积累一些新鲜的写作素材;既开阔了眼界,又丰富了思想。试举笔者自己整理的两例:
A.提取信息:1.一幅激动的画面:一位山村母亲接过1.6万元的首批善款,泪流满面,泣极无言,因为连续两年都考上大学的孩子(第一年因为筹不到学费而无奈放弃)有学费了,终于圆了求学梦。山里的孩子,靠学习改变命运是他们最好的出路。
2.一个感人的故事:“水木年华”带着一颗慈善的心,感受着大山背后的孩子的辛劳,以自己的善举、义举,无私地资助那些想要飞翔的雏鹰,给了他们一双翅膀,帮助他们翻越贫瘠的山梁,飞向阳光。
3.一片赞扬的声音:感谢“水木年华”的善举、义举,他们给所有的人做出了榜样。
B.点击关键词:贫困,坚强,渴望知识,善良义举……
练新闻
从这则新闻中出题者又可能设置哪些训练呢?笔者的举例希望给同学们一点启示,大家也可以自己设计题目,也可以请老师帮助设计一些题目,以增强自己的表达应用能力。只要大家在读新闻时也能经常进行自我训练,夯实语文积累,高考中,面对这些题目以及作文时,定会是源头活水,汩汩流出!如下列题目:
1.给这则新闻拟一则标题。
a.“水木年华”帮甘肃兄妹圆梦 b.“水木年华”甘肃资助学子,为圆梦行动创作主题歌 c.“水木年华”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资助学子
2.针对这则新闻,你想到了什么?
a.公众人物参加公益活动,善良义举令人敬佩。b.演艺界同样热心公益活动的明星如成龙、濮存昕、蒋雯丽、陈宝国等人。c.“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人者人恒爱之”。d.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
只要留心,我们就一定能找到鲜活的素材。当然,同学们大可不必每天都看新闻,可以一周关注一些。一要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要了解中国和世界,因为在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命题中,越来越突出时代性。二要看谈话类节目,例如“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等节目对语文复习就有非常大的帮助,节目先把事实摆出来,最后用一句话来点评和总结,既言之有物,又发人深省。第三,同学们可以看一点娱乐新闻,既可以放松身心,又
可以变成作文中鲜活生动的实例。
高考既是检测高中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为高校输送人才的一个途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已经难以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只有让恪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读书人走出教室,放眼世界,心怀天下,虚怀若谷,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田春林 文章来源:《语文报•高考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