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如何辨析并修改病句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4 21:29:1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522
  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多项定语搭配不当、多项状语搭配不当、虚词位置不当、逻辑顺序不当)
  1、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
  2、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
  3、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
  4、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
  搭配不当(主谓不搭配、动宾不搭配、前后照应不当、否定与肯定不当)
  例:1、据了解,节日前夕济南各大公园积极美化、创意布置园区,盛装迎接国庆节的到来。
  2、明同学在担任班长时,多次被评为卫生模范班级和学习先进班级。
  3、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二是信心不够。
  4、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5、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
  6、漫步桃林,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
  7、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8、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上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9、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成分残缺或赘余
  1、小张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2、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3、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结构混乱(成分杂糅、句式杂糅、省略不当、陈述不清)
  1、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2、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秸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表意不明(数字不确、范围不确、指代不明、有歧义)
  例:1、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水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2、曾记否,我和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纯真无邪,充满幻想。
  3、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紧张了,可以发挥的更好。
  4、桌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
  5、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6、老战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
  7、植树节这天,几个学校的领导都来到了植树现场。
  不合逻辑(前后矛盾、并列不当、关系不当、主客不当)
  语病分析口诀:
  语病分析要记清,先找句子主谓宾,成分多余与残缺,结构杂糅意不明,联合短语看搭配,一一对应要分明,“是”字前后要一致,切忌句中相矛盾,否定句中查否定,语序不当歧义生,种属不能有并列,关联词语成对称,主客倒置设障碍,逻辑习惯要当心。{前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前;前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在主语后} 
  例:1、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2、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以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3、他昨天去市场买了很多东西,除各种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4、天津到北京的火车动车组50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票价20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票价要低一倍多。(降低、减少、缩小不能用倍数)。
  5、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6、文字通顺与否,这是衡量一篇作文优美的重要标准。
  第一步: 句子成分分析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句子成分记清楚。
  定语位于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特殊情况记清楚  状语前置定置后(譬如状语前置`定语的后置)
  一般句子结构成分用符号表示则为:(定)主[状]谓<补>(定)宾.所谓特殊情况则是句子的倒装、成分的前提或后置现象。
  第二步:病句辨析顺口溜
  一、抽主干   二、查枝蔓   三、辨逻辑   四、析句意
  一、抽主干:抽取句子的主干,其目的是检查语句是否残缺或赘余、主谓宾是否搭配、结构是否混乱等。
  例1、筑路工人经过三年奋战,张石高速公路终于修筑成功。
  ﹣→工人,路修筑。经过主干的抽取,很明显“工人”缺少谓语。本句属于成分残缺。
  例2、我们的志趣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志趣和特长得到发挥。经过主干的抽取,会发现主语“志趣”和谓语部分“得到发挥”不搭配。
  例3、这种药物的成份是由菊花、连翘等配置成的。
  ﹣→成份是配置成的。显然这个句子是由“这种药物的成份是菊花、连翘等。”、“这种药物是由菊花、连翘等配置而成的。”这两个句子杂糅而成的。
  二、查枝蔓:其目的是查找定状补等修饰补充成分是否与中心语(或词)搭配。
  例如:杨丽萍以她那娴熟的舞姿征服了观众。
  第一步抽主干:杨丽萍征服观众。第二步查枝蔓:“娴熟”是“熟练”的意思。显而易见是与中心词“舞姿”是无法搭配的。
  三、辨逻辑:通过抽主干、查枝蔓等方法,发现句子不存在语病,就转入句子逻辑问题的考虑。看句子是否合乎逻辑。            
  ⒈否定是否得当。
  例1(1998年全国卷):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解析:这是一个反问句,相当于一层否定,又有“否认”“不”,两层否定,整个句子等价于一个否定,意思刚好相反,就成了病句。类似的例子如“避免火灾不发生”。
  例2(2005年高考天津卷)在激烈的市场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⒉一面与两面不对应。
  例(2005年全国Ⅰ卷):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解析:“能否”和后面的内容不对应。就存在一面与里面的关系。
  ⒊种属概念是否并列。
  例(2005年全国Ⅰ卷):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解析:“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存在包容关系,不能并列。
  ⒋是否自相矛盾。
  例:在2005年女子乒乓大赛中,张怡宁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冠军。
  解析:“几乎”和“囊括”不能共存,否则形成语病。
  ⒌主客体是否颠倒。
  例:金庸的小说对我很熟悉。
  解析:“熟悉”的对象应该是“小说”而不应该是“我”。本句就造成了主客体颠倒。
  ⒍是否存在必然关系。
  例:因为她受到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所以她的文学作品文笔优美,语言生动,结构严谨。
  解析:这一句子貌似因果,其实句间并无必然因果关系。其他如偷换概念等等。 
  四、析句意。看句子是否表意不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是否存在歧义。常造成歧义的原因有:施事和受事同一、兼类词词性重合、短语或句子结构层次停顿不同、指代不明
  例(2005年全国高考江苏卷):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解析:这一句中“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可以理解为:我和你一去。也可以理解为:老师和你一起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