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作品阅读“三字经”

作者:山东省章丘市第七中学 王英  时间:2009/3/17 16:46:0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243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从近几年的成绩统计看,现代文阅读平均得分率普遍较低。因此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高三语文复习更应侧重分析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探索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在论述“整体论”时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用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首先必须着眼于文章的整体,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做到心中有底。
  (一) 标序号
  现在很多题在设置时经常会涉及到文章段落内这的题目,而所给的原文并没有注明段落序号,我们不能等到做到题目的时候去数。例如06年山东题第一题(2)“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07年山东题第二题:“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而在文章中并没有标明段落序号。
  (二) 析题目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大体上知道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内容,特别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题目,只有我们对它引起重视,才能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旨。例如07年广东题的《泥泞》,“泥泞”首先会让我们想到的是现是生活中那自然的泥泞,但如里我们细想来的话,作者不可能只写自然中的泥泞,它应该还具有一种象征意义,那它倒底代表什么呢?如果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文章,那么最后一道题就很自然的解开了。再如,07年全国Ⅰ题《总想为你唱支歌》,如果通过分析题目来看,我们就会想“你”是谁,“唱支歌”是什么歌,我们有了疑问便会带着问题去读,便人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主体便是那个“你”——大西北,唱的那支歌是一首赞美、崇敬之歌,自然表现的感情也就是对大西北的热爱、赞美、崇敬之情了。这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后面一、四题的解答有很大的帮助。
  (三) 读内容
  现在很多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题时往往用粗略阅读文章,而花很大部分时间来做题,在做题的时候一遍遍的看文章,根本不知道文章内容写的是什么。在阅读文章内容时我又采取了“三字经”的形式。
  1、 抓句子
  抓取重要句子。主要有三类:一是中心句、主旨句(包括全文和局部)二是结构句(如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和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等)三是特色句(指运用了一定表达技巧的句子,也包括结构超长或复杂的句子)。可以从结构分析入手,比如单句提取主谓宾,复句找第一层;也要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如总领句领到哪里,过渡句前后的关系,总结句总结哪些段落等。高考命题没有一项能离开这些句子,整体把握文章也脱离不开这些句子。例如2000年的《长城》,如果在阅读的时候抓住“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那么第21题第一小题“这篇散文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从 “三个所以说”就可以概括出答案:①凄婉的历史 ②民族封闭的象征 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2、 明段意
  明确概括语段的意思对理解文章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每段的意思明确不了便更谈不上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了。明段意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抓句子(主要是总领句、主旨句、中心句),分层次来进行。如果只是从大体上来了解段的意思,有时会对答题有障碍,只有明确层次划分详细了解段意才能真正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例如2003年《乡土情结》第二自然段可分为四个层次“父母亲族的爱、乡土的山水草木、祖母讲述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的相处”,而做19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字)”,从区间上来看很自然的会选择第二自然段,但到底是哪些“烙印”,学生在做答时往往概括不全,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文段概括不全。如果能够对文段进行了具体概括那这个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3、 分层次
  分层次与明段意是分不开的,通过在明段意部分的示例大家也会发现这一点。分层次主要是从两上方面入手,一是段内层次,一是全文层次。段内层次在明段意这个“三字经”中已做涉及,以2007年广东题《泥泞》为例,我们通过概括段意,进行层次划分会发现这篇文章可以大体上分为三个大的层次(在下面“理结构”中附图),在所设的第一个问题“文章的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第二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其答案分别为“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因为‘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发族艰辛的历史;‘泥泞’使人联想起土地的广博与祖国的含义”这通过对层次划分和层意概括便一目了然。
  4、列图表、理结构
  列图表只是手段,理结构是目的,但真正的目的是明确文章的行文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文章的结构就是这一条条的“路”,高考命题者就是抓住这一条条“路”来设计题目的。理结构是上通过“读内容”将文章“肢解”以后的一个合理“拼合”,这样能对作者的行文思路做到一目了然,更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2007年广东《泥泞》示例如下:                  
  5、 确主旨
  明确文章的主旨整体把握文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将以上的“三字经”掌握好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便上轻而易举的事情,在这里不在做过多的赘述。
  总之,只要我们在阅读时将“标序号、析题目、读内容(抓句子、明段意、分层次、列图表、理结构、确主旨)的“三字经”把握好,现代文阅读得高分也将不难。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在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作品的解题过程中,整体阅读,把握全篇主旨这一步较为关键,那些不愿在整体阅读上下一番功夫,而拿到题目急于求成的人,其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