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文学常识
- 资源简介:
- 约9380字 第三部分: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
考点: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一、考点介绍
2009年的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的总要求是:“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具体要求为“识记(A)”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②识记文学体载常识;
③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这一考点,从近3年课标地区的考试实践来看,除福建卷在2008年单独考查了“名著赏析”外,其余省市除浙江单独考查外,多数偶与名篇名句、古诗文阅读甚至现代文阅读结合考查。“作家作品”考查“重要”的,“文学常识”突出“常”。这一考点有渐热的趋势。
二、高考真题
1.(2005年辽宁卷,18)填空。(任选两小题)(4分)
(1)中唐诗人 笔下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与盛唐诗人王维诗中的白云回望合, 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2)南宋词人 在《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 之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3)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 (填国家名)人,其小说《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2.(2006年湖北卷,15)填空。(6分)
(1)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 》途述了主人翁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
(2)中国现代作家 创作的小说《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名句。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 ”和“半壁见海日, ”;又如,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
3.(2006年辽宁卷,17)填空。(4分,每小题1分)
(1)陆游曾用“ ,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 ”两句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
(3)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 、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4)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理罗传》和 总称“名人传”。
4.(2006年浙江卷,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和《汉书》等。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我国现当代诗坛群星璀璨,优秀诗歌众多,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舒婷的《致橡树》等。]
D.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装在套子里的人》、《羊脂球》、《警察与赞美诗》等
5.(2006年重庆卷,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4分)
(1)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此二句出自《 》。
(4)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诗歌创作,体现了“慷慨以任气”的时代风格,开创了被后世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