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及要求
作者:淮安市楚州中学 金国春 时间:2009/1/12 12:44:4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360
分三个层次:
(一)一本教材的总预习。注意学习课本前的“说明”、书后的“附录”,目的是了解本册书的学习重点和主要词语。书一拿到手即做此项工作。
(二)一个专题的预习。先看专题解说提示,告诉你专题文章的特点及重点介绍,了解本专题的学习重点。然后以此为纲,通览各篇课文,明确几篇课文共性的内容。
(三)一篇课文(文本)的预习。
分五步:
1.结合注释读文本。了解作者、写作背景,通过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解决生字难词;
2.找出疑难作记号。在通读文本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句,用铅笔作出标记;
3.阅读文本后的《资料链接》、《品读与探讨》、《积累与运用》的相关问题,明确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自主划分段落列提纲。这一步可结合问题的提示来进行。
5.试答课后问题。有把握的用钢笔或圆珠笔做,没把握的用铅笔做。
二、关于上课。
(一)抓住“两点”。教材有重点、难点,任何老师在授课时,除了对教材的内容有详有略地讲解外,必然会采取各种方法,力求将重点、难点讲清楚。听课时,就要抓住这“两点”,集中精力听。一般来说,重点内容教材会有或明或暗的提示,老师也会在开始上课时点出。对此,同学们要注意看,认真听,一定要掌握。那些课前为激发听课兴趣而讲的故事、课中穿插的一些过渡性知识则是非重点内容,一般了解即可,不必花力气掌握。
在预习时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或比较复杂、深奥的问题,就同学们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尚难作出正确的回答,就成了“难点”,我们听课时,不仅要得到正确答案,而且要尽量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二)弄清“一线”。听课,一定要听明白老师讲授的内容的思路(即“一线”),弄清了它,就弄清了一堂课的基本骨架,要时刻跟上老师上课的思路。课上,老师常让同学们看书,准备回答某些问题,有些同学认为老师反正要讲答案,就不认真读、努力想,这就偏离了老师的思路。因为老师这时安排的内容就是借阅读思考来培养我们阅读能力的。老师板书的内容,是讲述内容的直观体现,也是讲课思路的展示,要充分理解它的逻辑性,以此增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三)记好笔记。课本干干净净,笔记一片空白,想学好语文,这是天方夜谭。上课要记课堂要点,记老师的设计的板书、有启发性的问题,记听课时产生的疑问和联想等等。一定要在听懂的基础上记;要以听为主,以记为辅,边听边记,书上有的可作简明的符号和标记。笔记本上要留有边空,待课后复习时补上缺漏。
(四)学会调节。同学们都会碰到换老师的情况,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法、风格,同学们要了解这些教法的不同特点,懂得老师在引导我们的思路上、在清理教材的逻辑顺序上、在解决我们的疑难问题上是怎样做的,从而适应他们的教法。一堂课45分钟,再专心的同学也很难自始至终全神贯注,有时也要调节一下神经。作为同学的自我调节,就要在老师讲授过程中不时辅以笔记、读书、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方式调节神经,或者是听懂了老师的讲课后,见缝插针,在老师写黑板、举实例时,略微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这样听课效果会好一些。
三、关于复习。
与预习相近,也可分三个层次。但预习是由总到分,复习由分到总,即:日常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
(一)日常复习。这是结合教学进度进行的经常性的复习。如听了一堂课,学了一篇课文后,一两天内就进行复习,浏览一下笔记,回顾一下老师上课的内容和思路,需要记忆的内容在加强一下记忆,还可以参看其他同学的记录,查漏补缺。日常复习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因为在学习后德8小时以内遗忘率最高,在这个时段内进行复习可大大降低遗忘率。
(二)阶段复习。这是学完一个专题后所进行的系统性复习。所谓专题(单元)就语文课而言就是指课文根据一定标准而相对集中的单元组合。就高三复习材料而言就是字音、字形、词语等一个个的知识能力块。阶段复习的基本要求是抓共性,明个性。
(三)总复习。这是在一本书学完或期末或毕业前夕进行的系统而集中的复习。总复习的基本要求是要有较强的计划性,妥善安排时间,将语文和其他各科协调起来。要进行自我检测,如记忆词语、文学常识、名句和书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章。将课本或整个语文知识要点回顾一遍,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四、关于作业。
相对于数学等学科而言,语文作业有其特殊性,就是硬性作业少,软性作业多。硬性的作业以往就是练习册、作业纸、作文、周记等;而软性的作业则是注意听(别人说话,把话听懂)、说(尽量争取发言的机会,把话说得得体、连贯,让人听得懂)、读(多读书,多记忆,把书读懂、读熟)、写(多练字,用黑笔书写,把字写端正并养成习惯;把作文写好,想好了再写,提倡打草稿,做到言通句顺,无错别字、病句,保持卷面整洁)。硬性的作业,要认真完成,不能抄答案、抄范文;软性的作业也要重视,因为要学好语文,除了课内打好基础外,课外还要下大功夫。要想语文水平提高快,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坚持在课外多读、多写、多积累。所谓多读,不但要读得多,而且要注意消化吸收,既要用眼看,更要用脑想,决不能只追求情节。平时一般应阅读积极健康的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杂感、哲理小故事等,假期可有计划地读一些中外名著。阅读时应注意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写作特色,遇到精彩的人物心理刻画或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应咀嚼再三,然后摘抄在“积累”本子上,以后常读,甚至背诵。有时还要设法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只有“胸有万卷书”,才能“笔无半点空”,要想“笔无半点空”,还要多写。多写,不仅要勤动笔,而且尽量多参加活动,多接触人,注意观察、分析、提炼,遇到自己觉得可写的东西,都及时写下来,文章写好后可收起来,过一段时间后拿出来重读,这样容易发现文章的缺点,进而将它改好。
同学们,只要大家抓住以上四个环节,按科学的方法去拼搏,就会水到渠成,有个好收成。预祝同学们在今后的三年中学得愉快,学得进步,顺利跨入你所向往的高等学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