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的优劣应该从何说起?

作者:佚名  时间:2009/4/3 17:03:2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09
  国人自古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定论,且又有“文人相轻”的恶俗。其实我个人认为:文人,就是指喜欢读书、会写文章的人。当今文坛的文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为文坛小人,会写点文章,以害人营生的人;二为文坛俗人,以会写点文章,来养家糊口的人;三是文坛君子,会写大块文章,靠自己思想影响世人,使自己变好,使别人变好,使社会多数人变好的人。自古有文人相轻,那多半是文坛小人所为,实则为文坛君子所不齿。真正的文坛君子不但可以相敬相亲,而且可以相扶相撑。
  从教多年,一直感觉教语文的从小学到中学,很少有谁在私下里明确承认谁教语文厉害、他比较服谁。前不久,我有意地询问了几个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中心校教语文高年级老师:“你教这么年书,在中心校,你感觉哪个教语文的老师比较厉害?”回答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哪个厉害呀?都差不多,都就这么回事!”
  这种谁也不服谁的现象为什么会如此普遍地出现和存在呢?是文人真的就无法有高下之分吗?是语文老师真的就没有优劣之差别吗?不,绝对不是这样!那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那文人的高下、语文老师的优劣应该从何说起?
  师范毕业教一年数学后,一直做语文老师,这么多年,从不知道教什么,不知道怎样教,到应该教什么和为什么教。边教边学,边学边教,从写诗写日记,到写文章发表,从学说普通话苦练朗读,到查字典理解字词理解课文;从奇想识字,到拼音过关,从练习说话尝试演讲,到开讲座办训练班,一路走来,做语文老师,终于做出了自信,找到了我可以做语文老师,能做好语文老师的感觉!05年12月到08年1月,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十篇:1、《有基准的中国教育为何不优异?》05年第12期《校长阅刊》;2、《有关素质教育问卷调查的回复》06年第5期《校长阅刊》;3、《子女训----做人》06年第2期《新德育》68页;4、《站着教书的快乐 》06年10月18日《中国教师报》《新观察》版。5、《教育最可怕的是什么?》07年第2期上海的《语文学习》《声音》栏目。6、《封闭管理,谁是最大受益者》07年3月23日《中国教师报》《新观察》版。7、《教育家的标准在哪里?》07年第5期《校长阅刊》;8、《好学校的标准是什么?》发表于《成才导报》07年11月21日先锋校长版;9、《怎样才算好老师?》发表于《成才导报》07年11月28日先锋教师版;10、《名师,应该凭什么出名?》发表于《语文新圃》2008年第1期;在教育在线论坛和K12论坛发了三篇关于我对语文教学认识的文章:《做语文老师,你够格吗?》、《中小学生语文过七关学业水平测试标准-----有效落实新课标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能力素养水平测试构想》、《仰望天空,语文教学需要大视野》、《我选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思路》。
  近来,忽然,想到了一个长期以来为国人所遗忘的问题:就是什么样人才有资格做语文老师?什么样人才有可能做好语文老师?我忽然意识到:我身边有那么多老师自己明明不喜欢读书的人却在一本正经地教学生读书;那么多明明不会写文章的人却在很有经验似地教学生积累好词好句、背诵优秀作文、指导学生练习写作文,那么多明明没有什么想教给学生的人却一天不停地教学生学这学那;那么多明明没有什么思想的人如何能教出有点思想和真正有思想的人?这就好像:不会游泳的人却在天天教人游泳。不会看病的人却在天天给人看病。这么荒唐的事,在多年来的中国教育中,竟成了无人质疑的普遍现象!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的两特性:一是工具性;一是人文性。强调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我个人认为;这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就是指听说读写的理解表达能力,这工具性就是指其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交往中的频繁使用;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就是指爱惜自己,勇于追求自己的自由幸福及维护勇于追求自己的自由幸福的权利,尊重和关心别人的自由幸福及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努力维护社会多数人的幸福;这人文性就是指其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中的实际运用。这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应该是我们做语文教育所极力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个人认为:语文老师的优劣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二是一个语文老师的人文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功课的设立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能具备最基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我们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通过语文的学习,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能够听懂别人的话、读懂别人的文字,比较准确地理解别人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就是通过语文学习,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自然明白清楚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语文,就是语言文字,而语言是口头的文字,所以语文最重要的是文字。它是所有理解和表达的中介质。常用的一般的文字,如果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平时再能经常有意识去练习准确地理解和表达,那理解和表达能力自然就会愈来愈强。具体说,一个人在语文知识能力方面如果能够过七关、养成七大习惯,他的理解表达能力,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七关的第一关是汉语拼音关,就是汉语拼音学完后,能比较准确地拼读汉语拼音和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并能比较熟练地用汉语拼音读书和写日记;第二关是奇想识字关,就是用用奇特联想把生字的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识记的教学生字方法。奇想的目的是生动有趣非常有效地识记每个汉字的字形、字的基本义及其常用词。2500个常用字,最多是4000个常用字学完后,只要经常用它们读书写日记,日久天长,语言文字的功夫自然就生成了。第三关朗读关,就是精选有趣的故事或真正有价值的经典文章,一篇一篇地练习普通话朗读过关,并努力达到正确(就是咬准每个字音、不添字、不丢字)、流利(就是不重读、不顿读、不唱读)、有感情(努力符合文章的真情实感)。第四关是词语理解关,就是要把每个词是怎么由它的各个字义相合而来的。词语理解是个日积月累的慢功夫,需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在读书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发现体味去感悟。第五关是阅读关,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让一般学生掌握读书理解文章的方法并运用理解文章过关;第六关是日记写作关,在一定时间内让一般学生掌握写日记写文章方法、喜欢写日记写文章并能过关;第七关是故事演讲关,在一定时间内让一般学生掌握讲故事与人交流上台演讲的方法并能讲故事与人交流上台演讲过关。
  七大习惯是观察,思考,查字典,阅读、日记积累、讲故事、讨论、演讲。
  要过七关、养成七大习惯,可开设七个训练班,专门训练。并逐一过关测试,使之达到一定水平。学会拼音识汉字,理解词语多读书。朗读过关背经典,观察思考记日记。能讲故事会演讲。一、拼音训练班过关;二、生字2500-3500字训练过关;三、理解词语训练过关;四、普通话朗读过关;五、阅读理解训练过关:1、经典故事文章讲读理解过关;2、推荐书目,自由阅读,交流讨论。3、凭兴趣自由阅读;六、写日记写文章训练班过关;七、讲故事训、演讲讨论训练班过关;
  因此,我个人认为:衡量一个语文老师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优劣高下,就可以从七个方面根据从低到高的顺序分为七个层次七种类型:一、能正确熟练地拼读汉语拼音,喜欢教拼音并能快乐有效地在一定时间内让一般学生拼音过关,就可以做拼音老师;二、喜欢教生字,能快乐有效地在一定时间内让一般学生认读默写并运用生字读书写日记过关,就可以做识字老师;三、喜欢教词语,能快乐有效地在一定时间内让一般学生掌握理解词语方法并运用理解词语过关,就可以做词语老师;四、喜欢教学生朗读,能快乐有效地在一定时间内让一般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并运用练习朗读过关,就可以做朗读老师;五、喜欢教读书,能快乐有效地在一定时间内让一般学生掌握读书理解文章的方法并运用理解文章过关,就可以做阅读老师;六、自己喜欢写日记写文章;且喜欢教学生写日记写文章,能快乐有效地在一定时间内让一般学生掌握写日记写文章方法、喜欢写日记写文章并能过关,就可以做日记写作老师;七、自己喜欢讲故事与人交流上台演讲;且喜欢教学生讲故事与人交流上台演讲,能快乐有效地在一定时间内让一般学生掌握讲故事与人交流上台演讲的方法并能讲故事与人交流上台演讲过关。就可以做演讲老师;这七个层次,一层以一层为基础,下一层以上几层为台阶,能开讲座会演讲是做语文老师的最高层次。
  你在这七个方面的水平如何?就是语文老师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优劣高下,你做语文老师语文素养层次水平的高低!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你哪方面厉害或哪方面不行,你自己可以自评,他人也可以他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优劣高下立现!真的很难做假!
  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只能想怎样教怎样教好,却很少有人想:我们到底应该教些什么?我们到底为什么教?这不能不让人想起连孩子都会觉得荒唐的寓言《盲人摸象》:《大般涅槃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 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幺生?'”出 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现在看看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语文教育,真的很像盲人摸象,一叶障目,不见全树,只顾拉车不问前路。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假如前面是铜墙铁壁是万丈深渊,我们是不是也要拉着学生一往无前?正如翔宇教育集团的总校长卢志文所说:愚蠢并可怕,愚蠢地负责:可怕!旅美学者薛涌在《高考毁了中国的基础教育》一文中指出:老师愈负责,对学生的伤害愈厉害!我们做教育的,我们教语文的,的确需要“引领学生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的大视野啊!已经被谱成励志歌曲的温家宝诗作《仰望星空》如是说: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发表演说,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胡锦涛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要建设以人为本的人文社会。这“以人为本”就是指:个人的幸福,是最重要的。在茫茫宇宙之中,对于人类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人的生命。所以,真正有理智的人应该爱惜生命、敬畏生命。在匆忙生命历程里,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健康和快乐。所以,真正有理智的人应该为自己的一生健康和快乐努力。在纷繁社会发展中,对社会多数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社会多数人的一辈子的健康和快乐。这也就是真正的人文精神。正如网上资料说: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周国平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时说得更为具体:“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总结起来一句话:对于人类,个人的幸福,多数人的幸福,永远是最最重要的。
  而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层次还可分为三个境界:一是人文的底线境界,包括两方面内容。(一)、独立:如果你能爱惜自己,靠自己照顾好自己,少让别人操心,那你就是个能独立的人。独立是人自我生存的底线。独立分为生活独立、经济独立、思想独立三个层次。(二)、守本份:如果你能尊重别人,尽量不损害别人,少给别人添麻烦,那你就是个能守本份的人。守本份是人社会生存的底线。二是人文的努力境界,也包括两个方面。(一)、诚实:如果你能在不损害自己的正当利益和别人的正当利益的情况下和大是大非时,不说假话欺瞒别人。那你就是个能诚实的人。(二)、负责:如果你能对自己的言语、行为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具有的身份负起自己应该负也有能力负的责任。那你就是个能负责任的人。三是人文的理想境界,也包括两个方面。(一)、善良:如果你能尽量照顾别人,尽力帮助值得你帮的人。那你就是个善良的人。(二)、正直:如果你能在自己的内心是非清楚、爱憎分明,那你就是个内心正直的人。如果你内心的正直能自由地表现在你的的言行上,那你就是一个正直而勇敢的人了。
  一个社会的人文素养的层次也可分为三个境界:
  一是自由平等;这自由:就是由自己做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受任何约束。人,生而自由。人只有自由地做自已想做的事,最快乐舒心。自由,要尽可能不妨碍别人的正当自由,要尽可能不损害自己的一生快乐,这就是理性的自由。自由,是人们不可被剥夺的自然权利。这样的自然权利,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消极自由,即所谓私人领域中不被侵犯的个人权利,这一权利的建制化,与市民社会的发展有关;另一个是积极自由,即在公共领域参与和影响公共事务的政治权利。当一个人不仅在私人领域享受不受强制的个人行动的自律,而且在公共领域也拥有自律,成为法律的创制者的时候,他才是一个完全自由的人。发展个性就是身与心的解放,“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冰心语)[温家宝]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社会推进公平与正义。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请问开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这平等:就是每个人走在追求自己一生快乐的人生路上、许多人走在追求自己一生快乐的社会路上要相互尊重彼此的正当权益。在机会面前平等,在法律面前平等,在权益面前平等。
  二是民主法治;这民主:首先是公民自己做主,就是尊重每个人个人事务自己做主的权利,就是个人自主。然后是公共事务由大家做主,就是多数公民共同做主,就是由社会上每一个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选举最能保障和实现社会多数人利益的人组建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再由社会多数人来监督批评政府,就是民众自主。倘有一个社会,它的全体成员都能以平等条件,共同享受社会的利益,尊重他人的平等权益,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公共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产生积极的相互影响,使社会各种制度得到灵活机动的重新调整,实现公共生活的自治,共同合作扩大公共生活的福祉,在这个范围内,这个社会就是民主的社会。个人自主是民众自主的基础,没有对个人自主的尊重和保障,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众自主。民主是一种理念,是一种价值追求,民主更是一种手段,它的作用在于通过自由结社、公开竞争由社会多数民众以民主选举的方式推出最优秀的领导者并不断更新,从而使社会多数人的正当权益和一生快乐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实现。这法治有别于人治:人治社会的权力来源于革命,少数人顺应时势鼓动民众革命或通过政变取得政权,少数领导占居最高权力位置,成为其他权力的来源,组织人制定法律来管制社会,人治社会的本质是独裁专制;法治社会的权力来源于社会多数民众,各地方民众推选出的社会精英或社会各界精英,通过充分地讨论议商,制定宪法,交各地方表决通过生效。然后依据宪法选举出能代表社会多数人的代议机构和政府领导,然后制定法律管理社会。人治是独裁用法治国来保护特权;法治是精英协商立法、依法选人、授权充分依法治国来维护人权;人权:就是作为所应该拥有的正当权利。那就是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三是正义和谐幸福。这正义:就是符合个人或社会多数人一生快乐利益的言行、事业,就是正义的言、行,正义的事业。这和谐社会:就是每个社会成员在追求个人幸福维护个人正当权益自主生存发展的同时能尽量尊重别人追求个人幸福和维护个人正当权益的需求,尽可能不损害别人追求个人幸福和维护个人正当权益。尽可能地彼此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快乐乃至一辈子幸福。这幸福:就是一种快乐的感觉,如果你一生的多数时光是快乐的,那你的一生就是幸福的。身体健康、物质富有,是物质幸福;心理健康、精神充实,是精神幸福。最理想的幸福,就是身体健康、物质富有、精神充实,在一生中的多数时光里。自由平等是每个人的权利,民主法治是实现和维护人权的手段,正义和谐幸福是个人社会的理想追求,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目标。
  你对个人和社会的人文素养的理解思想深浅和在工作生活中的自觉灵活运用言行如何,就是你人文素养水平的优劣。你哪方面厉害或哪方面不行,你自己可以自评,他人也可以他评,优劣高下也是完全可以比较!也是真的很难做假的!
  结语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拥有一定的语文知识能力和人文思想和习惯。想让学生有,那老师就应该先有。一个语文知识能力不行的人,如何能吸引学生想跟他学,如何能让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厉害?一个人文思想和习惯不行的人,如何能吸引学生想跟他学,如何能让学生有比较好的人文思想和习惯?即便他带的学生的确有比较好的人文思想和习惯,那也一定不是跟他学的!
  这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应该是我们做语文教育所极力追求的目标,是衡量一个语文老师水平高低的两大根本标尺。试想:一个老师,在工作生活中,不能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来理解学习别人去表达展现自我与人交流,那他所掌握语文的工具性在哪里?一个老师,工作生活中,不能用所习学的人文知识和素养来理解学习别人、去表达展现自我与人交流愉快地生活,那他拥有语文的人文性又在哪里?因此,我们做教育的,我们教语文的,没有扎实的语文知识能力,没有为多数学生的一生幸福为社会多数人的一生幸福着想的人文素养,能真正地做好教育,能真正地教好语文吗?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