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请把精彩还给孩子们

作者:贵州省威宁县第四中学 王正伟  时间:2009/3/28 16:24:3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67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我们强调师生之间的引导与被引导关系的同时,是不是也应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引导呢?生生互导会给学生的个体发展带来哪些变化?教师指导学生相互引导、合作交流能否看作是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本人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以新课的导学为例,谈谈自己对“教师指导学生相互引导”的看法。
  按惯例,在每堂课前教师有个引导性的开场白,我们称之为导语。这些导语或回顾上课内容,开启新课;或抓住和新课重点,设问启发,进入新课;或是抓住新课感人至深的点切入新课等等。总之,一堂好课似乎与一个好的导语是分不开的。导语设计的好坏往往被教师们列为教学好坏的一条标准。就彰显教师的“引导者”这一角色而言,这似乎是无可非议的。于是乎,每上示范课或优质课,教师们总是绞尽脑计,想方设法设计一条精彩的导语,并一尽自己表达之能事,把它表演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开场白,精彩是有了,但它只是老师的,孩子们除了被老师精彩的表演及巧妙的设计所折服外,可能很难有别的什么更深的体悟。我还是赞成课堂是孩子们的,应该把精彩留给他们——科学地引导孩子们通过预习新课,充分在课前精心准备导语,在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与同学交流。至于教师,应让出以往这一环节所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尽情表演,并恰当地予以点评、鼓励。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导自演,好处远胜过教师自己的表演:
  一、学生自编自演导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由于导语编写是在课外进行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组织准备语言。另外,课前演说也有足够的时间作好心理准备,因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也会不乏精彩。再者,教师引领其他同学予以充分鼓励,这样训练,时间久了,我想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
  二、学生自编自演导语,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导语的创写是预习成果的部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惯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预习的进行的。预习多半时候是由学生个体单独完成的,这是由学生预习的时间和空间决定的。从时间上说,预习一般是在巩固旧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从空间上说多数学生是在家里或寝室里完成的。因此学生预习时多半是在没有同学或老师参与合作交流的条件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它是个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过程。导语的编写实际上就是个具体的预习作业,但它又有别于传统的刻板的预习题。由于导语的切入点多,导语本身可长可短,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轻松完成导语的编写。这就一方面避免了学生一天天面对题海的枯燥乏味感,同时又有效督促了学生去预习,不断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自编自演导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我一般都要让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找出文章最让他们深有感触的一点,并围绕这个点,产生联想,组织导语的写作,并在下次课前表演,与同学交流。由于导语必须与新课内容相关,所以,通过导语的检查,实际上就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个检查,例如学生为《师说》一文的学习所写的导语:
  他叫谭千秋,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大地震来临时,他死死地抱住讲桌,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垮下的预制板,在他身下的空隙里,四个学生获救了,可他却与我们永别了,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一曲新时期教师的壮歌。他是良师、是益友、是学生生命的守护神。新时期的教师如此,那么远在唐代,教师又充当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师说》一课,解读韩愈先生的教师观。
  不难看出,写导语的这个孩子是认真下去预习并站在时代的立场上审视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这一教师观的。并且他关心时事、联系古今、动情表演不得不令人叫绝。
  四、学生自编自演导语,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这一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课前去预习,精心组织语言,创写导语,而且还要求学生在课上表演。反复的表演,又提高了学生对语音、语调、感情等的把握。因此,学生自编自演导语,极大提高了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教师让出一两分钟、一个讲台,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风采的平台。久而久之,便提高了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有效解决了他们胆小怕发言的心理难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所教学的学生几乎是个个“胆大包天”,语言表达流畅,腼腆、羞怯一去不返。有很多孩子还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朗诵比赛中获了大奖。
  五、学生自编自演导语,有利于学生间的学法和情感的交流
  导语可选择学生感受最深的东西作为触发点,例如文章写作的背景、作家作品、文章主旨、学习方法等等。不同的学生创作导语的切入点是不同的,有的抓住作家作品,有的则是抓住了学习方法等。因此,导语的展示能让学生之间在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上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如学生为沈从文先生《边城(节选)》一文的学习所写的导语:
  这是一篇小说,但在我看来,它更像一篇散文。让我感受最深的并不是故事情节,而是湘西秀丽迷人的风光、纯朴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湘西,走进《边城》,走进翠翠去领略那里美好的一切!
  这段导语,小作者从自己初读《边城》所感受到的美为切入点,道出了文章创作上的特点,其实也间接的告诉同学,学习这篇小说要从感受风情美,人性美,民俗美这几个方面着手把握沈老散文化小说的艺术特点。在学法上与同学间有了一个很好的交流,而且,通过学习上的相互切磋,有益于同学间正常交往,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人际关系。
  总之,通过几年实践,我认为这个措施是可行的,也普遍受学生欢迎的。
  课堂是孩子们的,作为老师,我们应把精彩还给他们。请相信聪明孩子们同样能像老师一样精彩。引导学生编写学习导语是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具体表现。有一天,这些孩子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的实现自导自演了,作为新时期的老师,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最高境界。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